购物时出手阔绰吓煞欧洲佬

时间:2022-10-17 02:34:47

购物时出手阔绰吓煞欧洲佬

1997年春天,我接待了来自中国东北某省的一个商务考察团。14名团友全是官员,官职最小的也是副处长。那时政企还未分家,我想电力部门属政府管理机构,大概不会太有钱。然而结果却大出我意料。

记得中国当时流行一种名叫“梦特娇”的法国品牌,价格很贵。所以这些人一到巴黎,就问我到哪去买这种商标是一朵小花的梦特娇。梦特娇品牌的确有名,但它亮闪闪的,人造丝的成分很多,穿在身上并不舒服。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服装,就对他们说,你有钱?好啊,我给你推荐别的牌子。法国的鳄鱼听说过没有?世界上很有名的,中国内地穿的人不多,在这里买价格很划算。

等到达巴黎最大的百货商店老佛爷之后,他们自己找到鳄鱼的品牌,一看果然不错,于是价值四五百元人民币一件的T恤衫,开口就要六十多件,平均每人四、五件,而且都要相同的款式和花色。干嘛非要一样的?售货员大惑。因为按法国人对服饰的审美习惯,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穿着与他同样的服装,那件他往往就不会再穿,至少不会在同一场合里穿。所以他们不明白:这些相互间看似很熟的中国人为什么都选同一款式的服装?是买工作服吗?售货员试图劝说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不!我们都要一样的。”这可难住了售货员,因为在法国,任何一家商店都不可能大量配备同一款色的服装。怎么办?售货员只好紧急电告巴黎其他几家售有鳄鱼的商店,火速调货。

当时我不在场,知道后也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非买同样的东西?他们的回答很干脆:“回去送人。既是送人,就不能送出高低来,就得是一样的,免得有人相互攀比不高兴。”我一听,明白了,在服装的审美上,欧洲人强调的是个性,是别出心裁;我们过去所注重的则是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过分地突出自己。

类似的事情很快又发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那。当时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已在欧洲上映,片中那颗璀璨夺目的蓝色心形宝石项坠“海洋之星”是由奥地利施华洛士奇制做的。影片发行后,施华洛士奇把“海洋之星”推向市场,因其价格昂贵,欧洲人也并不是谁都舍得买。意想不到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到那儿之后,一下子就买了20多颗,买得奥地利人目瞪口呆。

因此在老佛爷附近的大街上,你总能看到一群群西装革履的中国人,双手提满装有高档商品的购物袋,有的就像是在搞批发。

从1997到2000年这一时期,我接过的团队,几乎个个都有钱。比如吃饭,旅欧的团队一般都是到当地的中餐馆吃“团餐”,五菜一汤,量不大,味道也一般。客观地讲,那饭实在是不好吃,往往是吃过一两天后,那些当惯了领导的团友们就会抱怨、甚至骂娘,然后就要加菜、加酒。如果这个团队是来自于同一系统各个单位的领导,那好,你就等着瞧吧,他们保准要轮流请客,有什么就点什么,大吃大喝。看着他们花钱如流水,我有些心疼。可他们却说:“这跟在国内吃饭不是一样吗?几千块一桌算什么?上万元的也有啦。”

如今旅欧一般一万多元人民币就能搞定,能跑好几个国家。但在刚开始时不行,例如1998年前后,公务、商务团的团费最高的每人要到3-4.5万美元之间。那么高的团费有人去吗?放心,没有含糊的,因为去的都是领导,不怕花钱。甚至有些人还希望团费越高越好,因为高团费里藏有猫腻――当时个别旅游机构为拉拢游客,你肯给他4.5万美元的团费,他就承诺到达欧洲之后返给你“零花钱”2千美元,实际上就是“回扣”。而对于那些出得起国的机关和企业来说,这算什么?你有发票就行!这种恶劣的风习在滚滚的旅欧潮里流传不息,直到现在仍有。

有钱是好事,至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让欧洲人觉得我们寒酸。但是,欧洲人评价一个人,却不完全是看你是否有钱,还要看你是否文明和富有修养。可惜我们的许多同志,哪怕是一些有头有脸又颇为有钱的人,进了欧洲却忘记了这个道理。

上一篇:青蛙是他们的老板 下一篇:论早期东欧犹太移民在美国的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