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10-17 02:04:58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倩(1990—)女,汉族,甘肃舟曲人,法学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在各种思潮传播的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对中国革命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革命的深入进行,传统文化随之发展而有所淡薄。要想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应当更加详细充分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作用,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更有力的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影响;现代化转型

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逐渐传入我国,被当时有先进意识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展开实践,取得积极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指引了我国的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是当时发展的主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萌芽于工业体系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反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则是以封建专专制统治下的小农经济为背景的。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显得恰到好处,两者相得益彰,所以也就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良好发展。所以说,要想在中国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就势必要求我们认真分析现实,理清两者产生的背景,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因

历经五千多年的岁月沉淀,中华民族不断地发展前进,无数的华夏儿女在谋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生存着并进步着。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源于对这种改造的不断深化以及继承了先辈们所开创的伟大事业过程中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融合。从小的方面来说的话,传统文化就是一种既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伦理、审美、人格等,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传统文化为主。现如今马克思主义已经跃然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导思想,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能够如此完美的结合起来,而且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如此积极的作用,必然有其原因所在。

1.在社会理想方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克思主义奋斗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暗暗关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所倡导“天下大同”的思想。所以,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审视这二者的关系的话,的确有同工易曲之处。马克思主义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自由,引领整个社会进入共产主义,支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进行革命。而在孔子《礼运·大同篇》所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正是我国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大同”。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是以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民主自由,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幸福平等的大道为最终目的的。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当发生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被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使之发展成为适合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是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以及民族独立的基础和保障。

2.在世界观方法论上是相互联系且相通的

在我国的商周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就已经得到一定发展,这是时代的产物。这种思想延续至东汉时期,才逐步形成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出了自然的变化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到宋代时,唯物主义一元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张载曾今明确的提出要反对唯心主义、反对佛教,大力弘扬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物质是自然界的源头,是客观存在的,虽能被人们所感知,但却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被中国人所迅速接受,这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改造,其原则、态度及方式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实事求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求实”学风,也积极的认可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使其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发扬。

三、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1.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新模式的构建

西方文化的种类很多,在中国近代西方文化的流入,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文化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国发展的主导思想,并逐渐在中国形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造”的全新的文化模式,也是辩证的综合创造模式。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思想,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指导中国文化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确立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也指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但是,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标,并没有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依然是让人民为了统治阶级而服务,没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现如今“以人为本”,就是要从根本上服务于人民大众,通过和谐社会来解决各种社会冲突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发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所以说,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通过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而逐渐转化而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这也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说,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保证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指引。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当客观的、充分的透彻分析并认识马克思主义,然后从本质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所表述的观点,采取的方法和秉持的立场。我们要理解时展的特点,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其次,合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中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于封建时期,长期受封建主义思想侵蚀,中国的传统文化必然有不合理与不科学存在。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精髓,客观的研究并改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也也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

小结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的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前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岁月沉淀而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我们始终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庞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2年07期

[2]张晓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前沿,2010年18期

[3]王艳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J],神州,2011年11期

[4]张路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述要[J],求索,2010(03)

上一篇:浅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创新驱动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