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主旋律电影对公民的影响力

时间:2022-10-16 09:40:33

提升主旋律电影对公民的影响力

国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迅猛发展,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价值观错位、精神空虚的泥潭,使得人格扭曲、道德沦落事件屡屡敲响社会警钟。公民作为国家的坚实组成力量其道德修养直接关乎未来中国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刻不容缓。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作为主流媒体,不再是消极的人类回忆的载体,而是能以强大影响力和权威叙事话语重构人类记忆的载体,故电影是提升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而主旋律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政治教育的职能,影片高度凝练的艺术思想在光声影的配合中表达的更加直观、生动,故在弘扬主人公优秀事迹的同时,能培养观众强烈的道德感,正如爱森斯坦所说“成功的电影会激发人类思考,联想出社会问题”。

然而近些年部分主旋律电影观念陈旧,一味歌功颂德,存在明显急功近利倾向,使得主旋律电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导致其不断被边缘化,不断偏离其教育职能的初衷。故如何使主旋律电影在观众中产生更加广泛、积极的影响力,成为亟待攻克的一大难题。

一、注重真实的塑造楷模形象

1.人物性格的复杂化

能提升公民道德修养的电影一定有着优秀、感人的剧本,而“优秀剧本的关键在于人物”。主旋律电影所塑造的“领袖、楷模”都脱胎于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性格应是复杂的,要使人物形象深入观众内心,就应像黑格尔所说的“必须渗透到最复杂的人类心情里去”。但是由于“创作者往往对领袖人物怀有一种敬仰之情,所受束缚较多,很难放开手脚大胆开掘其内心世界。故而,银幕上的领袖人物往往很难向观众袒露心扉,其形象就容易陷入表层化、概念化的模式之中。”多数主旋律电影是为了主人翁的“崇高”而“崇高”,反而消解了真实性的崇高地位,造成影片与观众心理上的疏远。其实主旋律电影可多以“平视”的角度描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更加像一个立体的人,而非高不可攀的圣人。如《开天辟地》中既描写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又表达了主席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遭遇的忧愁与挫折……这种真实刻画领袖人物优缺点的表现手法使的形象更加平易近人,更容易得到观众认可,提升道德修养。

2.命运的多元化

让每一公民都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求享乐的崇高品质,这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但非实现手段,这一点必须明确区分开来。所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不是将目标直接拿出来,而是引导人们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多数主旋律电影宣扬的英雄人物都具有毫无缺陷的神圣人格,也都遭受着清贫、辛劳,最终因疾病而死的命运,得到的唯一“利益”就是人民的掌声,似乎在说:当好人就不得不与贫穷、清苦相伴一生,但这与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相违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相违背,这种命运的程式化错将道德教育的目标与道德教育的手段相混淆,使观众除了钦佩只剩钦佩。人类心理需求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情感归宿的需求,二是对物质尊严的需求。对于情感归宿的需求则可体现为好人最终拥有一个祥和、美满的家庭,正如谢晋导演的影片中所塑造的“好人”最终都得到了一个完满的家,这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契合。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最多的不也是“亲亲尊尊”的重要性吗?对于物质尊严的需求则是因为人活在社会上需要物质尊严的保障。普通人每天早起开门就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奔波,一味做好事不求回报,作为普通人很难坚持。若好人的付出能拥有物质尊严的保障,才能使他们更具精力去做更多美好贡献。为何不让观众在主旋律电影中看到更多的好人终得“好报”的故事,让观众在欢乐、兴奋的情绪之中真正吸收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观念,多做善行善举呢?早期中国的左翼电影家们就能自觉地把电影创作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勇敢揭露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带给了广大观众以进步意识的启迪和健康情感的陶冶,即使电影技术远无当今那么精湛,但仍为观众津津乐道,有着极高上座率。主旋律电影只要能成功的将主流价值观念与人民的现实利益的认知相一致,就会更具人情味、说服力,让公民充满对国家的信心,真正聚合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从而起到提升公民道德修养的作用。

二、注重市场营销

若一部主旋律影片再优秀,但无法被广泛传播,其教育成效只可能是微乎其微,故应注重市场营销。广泛的观众群可以加强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并使其在追求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实现对市场效益的追求,毕竟它不仅仅作为教育工具而存在。由于电影市场具有高风险特性,一部影片能否取得票房成功难以预测,良好的市场营销可让观众了解影片信息,增大观影欲望,进而采取具体的消费行为,可以起到引导消费、刺激消费的作用。市场营销的工作不到位,往往会对影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损害。2011年主旋律电影《杨善洲》和《变形金钢3》同时上映,《变形金刚3》在放映前的媒体宣传犹如雪花飞般铺天盖地而来,形成了火热的舆论局势,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致随后的排片量也密集到眼酸,毫无疑问其精心策划的市场宣传为票房节节攀升奠定了极强的心理基础;影片“《杨善洲》虽然有一场场优秀事迹报告会……但依然有很多观众表示仍然不知道杨善洲这个人物,和《变形金刚3》商业化的立体包装相比,《杨善洲》的宣传在策略上显出了弱势。”的确相对于大多数商业片财大气粗的地毯式宣传,一般的主旋律电影宣传力度明显底气不足,造成影片信息闭塞的困局,极容易被忽略。在当代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豪气已明显难以奏效。多样化的电影市场是需要培养的,多元化的观众也是需要培养的,不论是主旋律电影或艺术电影都需要重视市场营销,使观众更充分的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影片,最大化的满足日新月异的观影需求。但是在市场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炒作”区别开来。主旋律电影具有严肃的政治倾向,若在宣传期间利用演员隐私、绯闻等非正面信息来博取观众眼球,只会使主旋律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有损主旋律电影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Robert Stam, Film theory of introduction,2002:42.

[2] (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优秀剧本的关键在于人物》[M],《好莱坞大师谈艺录》,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1版,1998:631

[3]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M],1979:301

[4]周斌《在银幕上塑造中国的“脊梁”》[J],《电影新作》2007年06期

[5]孙立军《国内外电影PK:á杨善洲?票房为何输á变3??》[J],《人民日报》2011-9-13

作者简介:

卢亦涵,(1989~),湖北黄石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电影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创作

上一篇:抓住绽放的瞬间 下一篇: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