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浅析

时间:2022-10-16 09:28:36

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浅析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的准则。但近些年,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孝道意识缺失,这不但引起家庭的不和谐,而且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担忧。在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加强孝道教育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孝道教育 意义 措施

一、孝道的含义

“孝”这个字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从图、符号到文字的过程, “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孝”字的形成体现了孝之本义。所以“孝道”是一个涉及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道德中,孝德备受推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人民推崇孝道,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兴旺和社会的团结的标准。

二、大学生孝道意识缺失的原因

首先,从学校角度看。学校应试教育忽视“孝”品格养成。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不合理的地方,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只突出成绩,不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想达到德智体的统一发展,就必须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而道德观念的培养最根本的就是教育。

其次,从家庭角度看。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代替包办子女一切事情,是现在的孩子养成了万事靠父母的坏习惯,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疼爱,导致他们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一直在影响这孩子,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对他们个性心理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家长的教育是离不开。

最后,从社会角度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的段,自身的体制还不成熟,在这个转型的时期,通常在利益的趋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发生改变,通常是已自己为中心,停留于物质的追求和经济利益的满足。所以很多在校的大学生,已经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

三、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意义

(一)对改善人口老龄化现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若干年后,我们的大学生也承担了家庭养老的责任,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在维系家庭养老中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在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已经变得更加的显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道德水而走了下坡路,无论是社会公德还是家庭私德,这种现象令我们担忧,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在不断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面临这种情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公德的缺失,和我家庭中的私德是密不可分的,而私德的体现又离不开“孝”字!所以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健全人格。

开展孝道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加强孝道教育对于健全学生人格教育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一是孝道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对父母、对长辈发自内心地关心、理解、体贴和敬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强化孝道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孝”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在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这一项必不可少,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让他们建立完整的健康人格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

(一) 加大社会孝道宣传力度

首先,把“孝”品格作为人才考量的标准。古人云:德才兼备国之器,有德无才国之用,有才无德国之害,无才无德国之废。我们在选拔国家工作人员时既要看重“才”的重要性,更要注重“德”的分量。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落在实实在在的行动行动上。身入百姓更要心入百姓,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对家人负责任、对群众有爱心、对国家有担当的人才。

其次,大力弘扬传统“孝”道文明。在现代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把推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每一个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各大媒体都要增加社会责任感,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和传播有利于形成孝行的舆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 学校构建孝道教育新体系

改善应试教育弊端。在高校加强孝道教育,对处于成长、成才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在知行结合中砥砺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是他们走向独立生活前必备的基础文明。不应该只关注成绩,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借以提高大学生孝道的认知水平和自觉践行孝道的觉悟。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必须把孝道教育内容内化为大学生自我行孝意识,从而提高孝亲观念。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1026.

[2]马永庆,赵卫东等.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203―204

[3]张莉.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丽伟(1987-),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王丰华(1962-),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女性比男人更爱打量美女 等 下一篇:富人教子各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