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让位”思考

时间:2022-10-16 07:04:17

课改下的“让位”思考

首先,角色让位。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做主,还是学生做主?这是区别老课程与新课程的重要标志。老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仆人。新课程的教学应该与之相反,否则,搞得再花哨,也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瓮”里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还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和自主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放弃自己应有的职责,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的时候,教师仍然要保持自己的权威形象。不过,这个权威形象只是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而存在,并不以自己先知、早知而凌驾于学生之上。角色让位,并不是教师该讲的时候不敢讲,该问的时候不敢问,甚至把少讲话及无原则的宽容作为课堂主体性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无限扩大或无限缩小都是不可取的。教学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理应成为顾问或者是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具体的情景中,既要激励学生、倾听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又要善于抓住预设目标,及时导引调控,适时舒展自己的魅力。

其次,时空让位。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学生是主体,课堂的时空无疑是学生的。没有时空的保证,主体的任何活动就无法实现。新课标倡导“交流与合作”,现实中,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在这一时空能做些什么呢?试图放手让学生在课堂里讨论交流,又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无情打断学生最精彩的表现。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提问时间、思考时间,更多地容纳学生的观点,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时空让位,带有强烈的灵感意味和即兴色彩,教师要着力维护与开放学生的话语权,促进与学生之间实质性的交往与对话,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几个好学生独享对话的状况,形成合作探究的氛围。因此,教师要敢于拿出合理的时间,让同桌切磋交流,让小组探讨争论。

其三,教材让位。新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这不只是提法的转变。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与需求,教师被赋予了参与课程建设的权力。

教师运用教材,要突破教材,拓宽学习空间;立足课内,带动课外;结合实际,敢于增删。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认为是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构建者。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单纯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教师对相关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融入自己的个性体验,才易与学生产生沟通与共鸣。

教材让位,要脱开教参,把教参摆在“参”的位置,而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在教参启发下,要拥有自己的一方思维空间,打造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独立的探究能力,建立独到见解和多元化个性解读。

最后,问题让位。真正的问题来自学生,预设一套问题牵着学生走显然“山仍然是那座山”,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课标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外问题,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的质疑问难,而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反对教师主演的直截了当的“告诉”,也反对师问生答的“互动”,教师要在教学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场景往往出现在预设之外,它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教学中的机智与创新。

问题让位并非教师围着学生脖子转,而是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认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研究学生的那些问题,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的问题让位才显教师真水平、硬功夫。

上一篇:语文教学预设设计 下一篇:浅析“营改增”对电信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