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大学生消费伦理观

时间:2022-10-16 06:59:28

论培养大学生消费伦理观

摘要: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与否,代表着未来社会消费形式的走势,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论是各高校都应重视的问题。[1]培养大学生的“适度消费”观,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感养成关爱社会、对他人负责的正确消费观,从而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消费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伦理 适度 节约

消费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伦理现象。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极强购买欲望同时又无力过度支付的特殊消费群。所以应该增强大学生正确的消费伦理观,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资源的奢侈浪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控制“感性”的能力。所以培养大学生消费伦理观是必要的。[2]

1、培养大学生的“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是指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对日常生活提供所需产品的开销,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的消费指数大幅度提高,消费的目的已不再为了“需要”,而是提升个人实力的象征,受这样的消费影响,一部分家庭基础较好的大学生开始追求名牌、攀比阔绰、崇尚奢侈。而受家庭经济影响加上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另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相对平稳、比较适中,但受攀比心理的影响,依然已奢侈消费为目标,扭曲了消费的意义,将消费视为自我实现的表现形式。[3]对于当前大学生这样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各高校应当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

1.1明确大学生的任务

大学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心理、思想、身体的共同完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不盲从的心理能力,这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明确大学生实现自我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完善自身,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由外在表现来装点自己。

1.2经济短缺制约奢侈消费

从经济伦理角度上讲,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生产力的生产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消费是是生产者进行再生产的一种手段,但对于大学生则不然。虽然每个大学生在法律上已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但在实际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与家庭分不开,许多贫困大学生和中途辍学的大学生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趋向由经济所约束的。

1.3树立节约光荣,奢侈浪费的荣辱观

唐朝诗人李商隐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4]我国是以节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5],墨子说:“节俭者昌,奢侈者亡”, 孔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故能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死矣!”[6],这样的句子在我国屡见不鲜,可见我国崇尚节约的观点历史悠久。节约消费是相对奢侈消费而言,绝不是在拒绝消费,消费可以增加人们的生活色彩,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适度消费是被提倡,而大学生过度消费也就是奢侈消费则是不可以原谅的,作为大学生,应当理性消费要以奢侈浪费的行为为耻。

2、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感

我国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思想教育为辅,但对于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和思想培养等于是一把心门的钥匙,爱心、责任心这样的思想不仅要从小培养也要一直培养,如果来这样的素质都没有又谈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和一个有用的人才呢?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感,消费责任感是在关爱他人和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指对自然、自身和社会其他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爱的表现,是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7]

2.1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消费是在自然界的角度上和人文角度上产生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场所,它提供给我们生活所需的消费资源,但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已“入不敷出”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早已所剩无几。人人平等不只针对于当代人,我们这代人与下代人也是平等的,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对走在科技前沿的大学生,你们的一言一行将是人们学习的典范,所以培养大学生善待自然、节约能源、避免浪费、使用可再生资源是对社会、国家的一大善举。

2.2诚信消费

诚信消费是在适度消费的基础上建立的,诚信消费是指在合理消费的前提下,对消费资料有运用能力,这样既就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发挥了资料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如果音乐很好听,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高尚” [8],这说明,消费的同时不经要求消费品有价值,更要遇到懂得欣赏消费品价值的消费者。“按揭贷款”这种消费方式已被中国人认可,其实这也是一种诚信消费,在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作出合理的偿还方式,既提前改善生活品质,又要对自己和国家负责,按时还款,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所以,大学生在面对“按揭贷款”时要对自己的收入做出正确的判断。大学生做事喜欢寻求新鲜,追求时尚,冲动消费,所以从诚信消费的角度重新审视消费品是否具有价值,可以避免浪费。[9]

2.3关爱贫困学生

家庭经济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在大学里,有些学生甚至为学费而发愁,有些学生则尽情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在这样的对比下会加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自卑感,降低自信心,所以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有值得骄傲的一面,所以,不应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而对与家庭富裕的大学生要学会取长补短,不要以有色眼镜看人,学会彼此尊重和相互包容,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老子》

[6]《论语・学而》

[7]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2.

[9]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上)[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上一篇: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在大学生中新体现 下一篇:从空间视角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