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10-16 06:27:44

这样的课堂更精彩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典型案例,具体阐述了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型”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 “探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77-01

【案例背景】

“探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氛围。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水平、指导组织等能力要求更高了,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案例具体说说:

【案例描述】

在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黄土高原”时,我先让学生预习教材,欣赏“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同时给出下面两段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材料一:男孩说: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如今的千沟万壑景观,是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材料二:女孩说: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主要是因为这里千沟万壑,地表光秃。

上课时:

老师:刚才我们共同预习了教材中的相关文字及图,下面请大家说说什么是“水土流失”?

学生:“水土流失”中的“水”指的是降水,降水会带走地表的肥沃土壤。我们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就可以知道,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地表光秃,所以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如果地表植被茂盛,那么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增强,水土流失就不会严重了。

老师:很好,我们发现正是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可是,材料告诉我们“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从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是那个时期地壳运动频繁,气候异常,植物才会大量死亡。我想黄土高原煤炭、石油资源一定非常丰富。因为煤炭、石油是在几千万年前的地质时期,植物死亡后遗体经过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沉积转变成的。

老师:很好,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还挺丰富的。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可现在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地表光秃,造成这一现状除了自然原因外,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人为因素呢?

学生:有。(异口同声)人要生存,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粮食,破坏了地面植被。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这儿煤炭资源丰富,人们采矿破坏了稳定的地形。修路、采矿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共同作用,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老师:下面我们来分析材料,看看材料中男孩和女孩所说的这段话矛盾吗?

学生:不矛盾。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我认为人类在这个循环中始终起了“引发”和“加剧”作用。我们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可以找到黄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使大量泥沙淤积黄河河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治理黄河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案例评析】

安排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碎又会加剧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同时为后面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作铺垫。课上同学们旁征博引,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有时甚至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回顾整个过程,有很多感受。我惊讶于学生们热情的参与、活跃的思维,每个问题大家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案例反思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上,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能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允许学生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案例反思2】 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认识价值和特有的魅力,像地理学科,注重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究自然无穷奥秘,这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最强大的诱因。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从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案例反思3】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做到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提问要面向全体,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机会;问题设置疏密相间,使学生既能积极参与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案例反思4】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智能的结构》,加德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分层递进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中学历史教育视野下的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