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学法指导探究

时间:2022-10-16 06:20:44

初中化学教学的学法指导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20-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进教法,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既“学会”又“会学”,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化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课本,因为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源泉。学生只有读懂,读好化学课本,才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化学课外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初三学生初学化学,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化学名词、术语,尽快掌握化学用语,强调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指出化学概念反映了化学现象的本质属性,是学习的关键。要尽可能在观察自然或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基础上阅读课文,通过分析、对比、综合形成概念。对容易混淆的要领用对比方法找出差别,同时要给学生拟定启发性、指导性的具体化的阅读提纲,可以是问题式或纲要式。这样不断帮助学生消除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速度。

二、指导学生听课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完善课本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课本知识、结论准确地灌输给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重要学习方法。这种单一接受性学习方法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做到层层设疑,巧妙地引导、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要求学生听课时尤其要听清楚老师对每节课内容的学法交待以及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和补充,听清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以及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及解题技巧。例如,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的学习,这是初中学习物质的开篇,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清楚这种课型的学习方法和目标,然后通过设疑、实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若能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许多概念、定律、原理以及物质的变化等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分析及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以验证、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另外观察是思维的先行,观察的目的在于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思维提供充足的材料,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经过抽象思维,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加深对所学过知识的理解。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教师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例如:教师可自制教具增加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同的实验,把一些简单的或重复性操作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或学生分组演示。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等,都能使学生增加实验和观察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观察包含了看和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只“看”不“想”不经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的观察。良好观察能力应表现出目的性、选择性、精确性及客观性等优良品质。因此,在观察中要使学生养成多种器官并用多角度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验时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特别要告诉学生各类实验的观察重点和方法。例如: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尤其要注意观察仪器装置的异同及实验操作步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观思结合。边观察、边思考,能从反应现象提出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指导学生练习,增养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解题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过程。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做好如下几点:(1)精选习题。通过解题对学过的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但题量不宜过大,不能搞“题海战术”,否则会增加学生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优选练习题。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或知识覆盖面广的习题。(2)认真审题。审趣是解题的第一步,细致深入的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训练学生在审题时做到认真细致,全面深刻。(3)认真分析题意。善于联想。学会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正确运用等,善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联想,找出知识之问的联结点。重视一题多联,即对题目分解组合,挖掘引申,归纳应用。提高分析问题的全面性、敏捷性、灵活性。(4)反思解题过程。有的学生平时做题不少,但考试时常出现解题差错或失误,这与他们平时解题后缺少必要的反省思维有一定关系。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首先是解题方法本身是否严密,有的题目解题推理过程看似合理,似乎无可挑剔,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漏洞,有时所推的结论恰好与正确答案相符,这也仅是“巧合”。因此,重视对解题方法本身严密性反省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培养思维严密性、批判性的有效途径。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生“渔”.而不是送学生“鱼”。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留给泠学生思考的余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设计,操作实验,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自制实验用具,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对学生在练习和解题时运用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要给予肯定,不要打击学生学习上的一些“标新立异”。在习题解答中,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