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环境下,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03:53:42

智慧教育环境下,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智慧教育环境下,学生将要面对的是教育信息化、大量数据汇聚和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成长与完善。

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影响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则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教育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可能会重新构建全新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由传统走向智慧。

传统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等几个要素,未来的智慧教育除了这几个要素之外,还会融入信息数据,而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重要程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以教学设备为例,计算机、投影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步取代黑板、粉笔这些传统的演示教学载体,让师生免受粉尘侵害;网络搜索的运用则可以让学生快捷地查阅到需要的知识,摆脱使用各类工具书的烦恼;大容量教学视频、云数据存储技术和计算机、平板电脑、大屏手机等互联网设备的出现让学生有可能走出教室,使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地位的变化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当前教育体系下普遍认可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成果如何评价等都体现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至于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学生喜欢的,对学生的成长是不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的结果是不是令学生自己满意都没有征求过学生自己的意愿,无法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这种教育还是以知识传授为最终目的,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无法超越教师的主导地位。

智慧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弃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从台前走到幕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意识。智慧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自我学习的需求。

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将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通过引导,唤醒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化”方法。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这样说过:我想做一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自己的学生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就应该像苏格拉底一样,不是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获得知识的愿望,并教会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当信息数据成为教育要素,教育资源就会变得无比丰富、数量浩繁。让教师时时刻刻陪伴在学生的左右,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也是不可能的事,这时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就能体现出巨大的作用,因为参与信息数据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还要求教师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对学习价值的取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当学生说到将来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音乐家或别的什么家时,教师就会投以赞许的目光,认为这个学生理想远大;而当有学生立志做一个农民或工人时,就会认为这个学生目光短浅。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因为理想没有远大与短浅的区别,也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学生的理想恰恰体现了他学习的价值取向,体现他的自我学习需求,有了这个需求才可能激起学生追求理想的动力,形成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还会是一件困难的事吗?只要喜欢,再困难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还能享受解决困难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吃不准“免除后患”中“免”的意思是“去掉”还是“避免”时,问老师。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建议他上网查查看。在比较、辨别众多搜索数据后,学生终于找到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解释,同时也深刻理解了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

智慧教育环境下,学生将要面对的是教育信息化、大量数据汇聚和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成长与完善。

上一篇:大数据下的智慧教育 下一篇:“大数据与教育智慧”背后的人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