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智慧教育

时间:2022-09-30 03:55:09

大数据下的智慧教育

试想一下,教师如果直接应用信息化的课程载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的话,就能够真正实现大数据与课堂进程的结合。我们大丰市中小学正在尝试依靠终端去记录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堂内学生们一般都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节奏。然而后续环节中,不乏会慢慢出现脱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及时调整课堂的某些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此说,大数据可以捕捉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微观行为,这样一来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来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确实对教育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大数据下我们期待怎么样的智慧教育?我们该如何实现智慧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智慧教育的前提是应用新思维、新技术,重构已有教育信息系统,推动教育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形成教育大平台与大数据。

大数据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微观表现——他何时打开书本,何时脸上露出微笑以及课堂上走神多少次。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系列数据在不知不觉中被注意或记录,并辅之以必要的观测设备,从而不影响学生学习,由此可见它的采集来得自然、真实。

平常众多的教研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往往被忽略,听课者常常会以自己的经验来猜想学生的体验。正鉴于此,智慧课堂中学生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鲜活的素材。这不,使倾听学生成为了可能,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地去切实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事实上,大数据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三大改变”:第一,协助老师找到真正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第二,协助老师洞察学生的真实情况;第三,协助老师走向个性化发展之路。如今实现了大数据后,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办呢?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笔者依据近年来的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

1.彻底改变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起多元评估的体系,力求查明学生们学业成绩落后的症结所在,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越来越发现起始年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蛮不错的,乍一看他们的学习能力挺强的,但稍稍作反思,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些学生依靠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凭借着记忆力获得好成绩。初一时勤奋刻苦的学生显然成绩并不逊色,可到了初二记忆力好的学生顿显力不从心,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起初的好成绩却隐藏着他们在日后进一步学习的危机,作为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一情况尽快尽早采取有效性措施来帮助学生弥补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不足。所以说,大数据能促使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适时发现、解决隐藏着的深层次问题。

2.大力提倡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性评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管理的力度。常言说得好:“教学评估应该是过程性的,绝非终结性的。”我们大可以联想一下,教师一旦有了一个课堂观察的终端,以此来及时记载下学生的课堂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这么一来,教师期末时可以在电脑上将这些素材、数据汇总起来,写起评语时一个个别具个性的学生形象跃然纸上,并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也足以让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确保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常教常新”。

3.大数据实现了对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跟踪。学生、家长完全通过校讯通、微信、QQ(群)、博客等电子平台就能获得学校的通知,第一时间内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表现,随时记录孩子每天课余作业时间,包括孩子看过哪些书,去了哪里游玩。这样不但非常快捷,而且积累下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发现一些现象。同时可以给他提出如何帮孩子减负的针对性的建议。而对于研究者,我们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库统计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获得有价值的数据报告。所以说,大数据还能够让我们跟踪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所有教育系统内的每一所学校乃至每一个班级完全可以凭借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的成果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逐步让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真正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共同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唐藩古道,远方始终遥远 下一篇:智慧教育环境下,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