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转型需要信息化升级辅佐

时间:2022-10-16 11:27:42

纺织服装业转型需要信息化升级辅佐

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经过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

部分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企业,如美特斯邦威,李宁,红蜻蜓等,在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是充分利用其优势,强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分展示了信息化应用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价值。

更为可喜的是,过去的两年间,PPG,红孩儿。Vancl凡客诚品以及传统巨头报喜鸟,证明了基于电子商务的直销模式的勃勃生机,而ITAT三角发展共享’模式的成功,同样证明了信息化应用对于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作用。

现有信息化水平有哪些欠缺?

然而,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行业在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

系统有待升级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多品牌运作的引入,运营日益复杂,原有的业务系统逐渐无法满足企业现有需求。是实施新系统还是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拓展,无疑是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选择。

在“数据时代”停留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他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很多服装企业投入巨资用于收集前端业务信息,但是它们或者缺乏深化应用意识或者因为技术的原因,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真正地高效利用这些宝贵的销售数据,并没有将之进行分析以用于指导采购、营销等关键决策。这无疑是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

行业信息化水平整体落后

纺织服装行业涉及的环节和主体特别多,从纺纱,印染,织布后整理,成衣,配送到最终零售,任一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信息化应用的效果。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其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应用程度不够。系统不集成。信息孤岛暂且不说,很多企业的销售,采购,入库出库,库存数据都有了,但却没有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很多中后端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其突出表现就是信息化基础工作不扎实,包括产品条形码,单据编码不规范,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不是太好等。虽然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但却也是一件吃力却难有显著成果的事情,所以往往没有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来持续抓好落实,但这终将是一大隐患。

调查表明信息化投入水平较低

以上的问题在2007年的一次业界调查中得到了证实。从信息化投入水平来看,55.56%的被调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0%~1%之间,11.11%的被调查企业投入达到了1%~2%,3.33%的被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2%~3%,可见相对于国外同类企业,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水平相对偏低。从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来看,58%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积累,技术风险大,技术创新成本高”,50%的企业认为是缺乏高素质人才,42%的企业认为是缺乏资金,可见技术积累和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

信息化建设应关注三个重点

服装品牌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的集成,推动供应链共享平台的建设。

作为一种时尚产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将成为服装产品运营的关键,要实现此目标必然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通力协作。而受限于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共享意识的薄弱,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竞争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业界的难点,而供应链上盟主企业的地位和相对较好的信息化水平足以保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成功,进一步巩固服装品牌企业的核心地位,同时借助平台提供的通用功能模块迅速提高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实施商务智能系统,推动数据分析的应用。

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中国大多数企业没有人去分析如何应用已有的数据来决策,来提高要货满足率、降低库存。如何优化流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等,这些要素对于服装产品的高效经营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服装品牌企业不仅要借助供应链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通过实施B1系统建立数据分析应用的平台,还要努力培养一批数据分析的高素质人才。正如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

第三、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

相信在见识了PPG,报喜鸟等公司的重大成功后,很多企业的领导应该对电子商务作为销售渠道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据预测,未来二十年内,基于网络的渠道销售额将会超过传统渠道的销售额。所以,电子商务不仅是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更可能成为企业销售的主体。同时,作为一种渠道,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也为品牌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企业应用重点应视因业务不同而异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不久前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列举了重点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包括: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ERP系统: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集CAD,CAM、CAPP,PDM和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在新型装备领域,还包括自动制网、数码印花、印染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等技术。除了服装品牌企业,居于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应本着价值最大化原则,选择适合企业业务类型的建设重点。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基于MES的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和制造管理自动化应是其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借此可实现对其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对该类型企业的冲击;对于印染行业来说,清洁生产和环保加工技术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于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全面监控染色加工流程,减少助剂和染化料浪费,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切实规避政府不断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该类企业的冲击;对于服装制造企业来说,制造管理的自动化和生产工艺,生产设施的改造将是其未来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以适应当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借此降低产业转移对该类型企业的冲击。

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在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无疑是重要推手。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地域上呈现出产业集群的特点,也决定了各级政府在推动纺织服装行业战略转型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于纺织服装类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本身的前端销售信息,还包括市场整体销售信息以及流行趋势信息。前者单体企业自身即可完成,而后者单个企业则无力承担其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地方政府或者行业协会为主体来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以此分担此类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成本,将会有力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更可有效推动纺织服装业的战略转型。

上一篇:纱线、面料展奏响行业振兴序曲 下一篇:“普惠”到“扶优”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