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时间:2022-10-16 09:30:14

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鄞州越剧团的新编音画越剧《藜斋残梦》荣获优秀剧目入选奖。《藜斋残梦》讲述的是鄞州籍天才画家、当代油画大师沙耆历经漂泊的艰辛、民族的灾难、爱情的感伤、家庭的变异、文化的痛苦,最终导致生命的裂变、精神不堪重负的故事。我在剧中饰演沙耆的母亲杜氏,这出戏是鄞州越剧团与上海越剧院一团合作的剧目,作为鄞州越剧团唯一一名担纲联袂主演的青年演员,同时又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演对手戏,我觉得十分幸运,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又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为了演绎好杜氏,我来到沙村,走访当地村民,了解杜氏的出身、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接着,我在外形上找人物的特征,尽量靠近人物;由于我是一名才二十五岁的青年演员,来演绎一位历经家庭变故与生活磨难的老太太,是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于是,每天一有空,我就佝腰驼背地琢磨老人的步态,沙哑着嗓子寻找苍老的语调,观察相识和不相识的老人,尽量从外形上接近人物。

了解了杜氏的出身背景,在外形上接近人物后,我着重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藜斋残梦》是一出新编现代戏,演员的表演不同于传统戏,在发挥戏曲表演特长的同时,我有意淡化传统的程式规范表演,而更多地注重走人物“内心体验”的创作之路。我扮演的杜氏,从中年演到了老年。在第一幕中,我着重体现杜氏在儿子结婚时的喜悦之情与听到儿子为避牢狱之灾而出国留学时的不舍之情,为第三幕的母子重逢埋下感情铺垫。第三幕中的母子重逢是杜氏在全剧中戏份最集中也是最出情的部分――丈夫死了,儿媳孙子走了,杜氏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着,为的就是等待儿子回来。当杳无音讯、生死未卜的儿子突然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兴奋、激动,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现实的心情,我抓住角色的这种激情逼真地来演绎,至亲骨肉在眼前,双眼却看不见,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摸儿子,是多么的凄楚!抱住儿子时的那一句“儿啊,你怎么走了这么多年才回来啊! ”我的情绪彻底爆发,声音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十年未见的一对母子重逢时已是家破人亡,给观众以凄惨的感觉,更进一步突出“藜斋残梦”的“残”字。整段戏,我的表演是投入的。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内心感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念白都经过了反复的琢磨。在排练和演出时,我经常会泪流满面,进入角色中,不可自拔。上海专家评价我:“表演逼真,充满激情。”

唱腔是人物抒感的另一种重要手段。我对杜氏这一角色的唱腔从行腔韵味和抒发感情上进行了用心的处理。在行腔上,我着重体现袁派朴实稳健、韵味醇厚的基本特点,并加入了几句哭腔,使之更符合人物的情感需要;在抒发感情上,赵志刚提醒我说“唱腔重在唱情”,使我很受启发,我力争以情动人,用心用情地演唱,字字句句唱进观众的心里,以此打动和感染观众。

演绎杜氏,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更为我以后的艺术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海演出和参加中国第九届戏剧节的比赛中,京沪两地的专家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使我更多了几份信心。

上一篇: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特点 下一篇:为爱情和家庭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