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心灵之旅

时间:2022-05-31 06:18:58

一次心灵之旅

9月的巴黎,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遥相呼应、地处城市核心地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围栏上悬挂着25幅高1.2米、宽1.8米、由新华社年轻摄影记者与雇员拍摄的大幅世界遗产照片,吸引着路人的眼光。

这是新华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合作举办的展览,冠名“新华影廊”。

“我们想让大家看看新华社年轻的摄影记者除了拍新闻外,也有拍风光风情、世界遗产图片的能力。结果是令人满意的。50名摄影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世界上50个国家、110多处世界遗产进行拍摄,加上一些他们之前拍摄的资料片,我们从数千张图片中选出了25幅,做了这样一个展览。”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陈小波如此介绍这个展览的初衷。

今年3月底,新华社巴黎分社开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触,商讨展览事宜。双方经过超过百次的邮件和电话沟通,以及分社人员数次登门造访后,决定在今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第35次会议时展出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世界遗产照片,展览为期三个月。

经过选址考察、制作费用筹集、照片的征集挑选等繁复的策展工作,“新华影廊”世界遗产展览终于在巴黎华丽亮相。最终选择的25处遗产地分别位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的25个国家――阿富汗、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柬埔寨、中国、埃及、厄瓜多尔、法国、危地马拉、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约旦、肯尼亚、墨西哥、秘鲁、俄罗斯、塞内加尔、南非、西班牙、坦桑尼亚、突尼斯、美国(按国家的英文拼写首字母排序)。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肖尔・拉奥参观新华影廊后表示,新华社的图片非常精美,充分体现了世界遗产的魅力,也为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增添了色彩。

新华社巴黎分社“新华影廊”展览项目负责人之一刘塞军介绍说,此次展出的照片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世界遗产的别样风情,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向人们介绍了各大洲的世界遗产风貌,引来众多游客及路人驻足观看。与此同时,我们精选出来的100多张世界遗产图片也在教科文组织中文官方微博上陆续展出。

时至今日,三个月的策展和三个月的展览都已成为历史。虽然不能前往巴黎观看展览的盛况,但这次策展的过程给我带来的收获与体验却是丰富而珍贵的。看似只是一次展览,却凝聚着很多人生的道理。这六个月,对作为助理策展人的我而言也是一次追寻世界遗产足迹的心灵之旅。

这次展览收到的来稿照片,让我看到每位记者对照片的理解和对自身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我在想,为什么同样在新华社工作,就会有的人在驻外期间从未拍摄过驻在国世界遗产的照片,而有的人即使不是采访也会拍下RAW格式的存档照片?为什么有的照片是毫无掩饰的走马观花,而有的却体现了精心的思考和耐心的等候?同样是走出校园来到新华社的懵懂少年,为什么过了数年之后大家的发展会如此迥异?

对于人生这场展览,能拿出什么样的作品,全看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当我问起此次展出照片的部分作者拍摄世界遗产的过程时,他们都感慨颇多。

沈伯韩说:“我要拍的是能够打动我自己的照片。拍摄世界文化遗产的照片,不是为了发稿,而是为给自己留下一些可贵的东西。我希望照片能留存得长久,照片是作者的一种情感的语言,很多时候按下快门时我就知道这是不是一张好照片了。”

季春鹏说:“首先我选择了代表日本文化的宗庙建筑。为了拍好照片,我在不同的季节去拍摄。每次都是早晨三四点起床,有的拍摄时机就那么几分钟,要想拍得到关键的时刻,就得时刻准备好。”

宋为伟说:“拍摄世界遗产是我两年驻外工作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我不止一次去拍,即使自己出去玩也会带上全套的摄影器材。我首先是喜欢这里,才会去做功课,研究如何拍得更好。”

……

透过与记者的沟通和交流,我充分体会到自身要求的差异所带来的发展的差异。在展览落幕的时刻,我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身未动,心已远。跟随着照片上的风景,我仿佛亲身游历了那100多处世界遗产地,看日出日落风起云涌,看阴晴雨雪花落花开。那漫长而又一晃而过的六个月,那紧张而又琐碎细腻的两个月,那艰苦而又收获颇丰的六个月,于我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之旅。

上一篇:在工作中创作 下一篇:时尚快捷的百诺Ranger Pro 400N摄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