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猝死,改掉5种不良习惯

时间:2022-10-16 08:34:22

医生手记

前不久,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性在朋友的搀扶下走进急诊室,手按胸口,表情痛苦,不停地喊“胸闷、胸闷”。值班医生见状立即展开积极救治,不料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经积极抢救无效,宣告死亡。死亡原因考虑为心肌梗死所致的猝死。接到死讯,患者家属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原本健健康康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去世?

医生的话

近年来,有关猝死的报道很多。人们熟知的古月、高秀敏、马季、侯耀文,都是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沪上媒体也曾报道过多起出租车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突发猝死的事件,专家推测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如今,心源性猝死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据统计,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患者在猝死前多无明显预兆,可在正常活动或安静睡眠时突然发生。而猝死事件一旦发生,救治成功率低,患者存活机会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少心源性猝死患者似乎并没有心脏病史,但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导致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1 过度疲劳。做不能胜任的体力活动,如抬重物、负重登楼、高强度体育运动等,会使以及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若冠状动脉已有病变,将造成心肌短暂缺血。心肌缺血严重时,心肌将发生坏死。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应特别提防“过劳死”。

2 情绪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情绪会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 暴饮暴食。一次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突然升高,血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导致冠脉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4 便秘。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排便而导致心肌梗死的病例并不少见。

5 吸烟。研究显示:香烟通过可使动脉壁产生结构损伤,使人类血管老化过程提前10年。吸烟者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心脏病患者吸烟,发生心肌梗死乃至猝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专家提醒:人人都该学点急救知识

一旦有人发生心肌梗死,现场急救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死。明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养成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保心丸等应急药物的习惯。一旦出现持续、严重的心前区憋闷、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服药,并平卧休息,尽量少说话、少活动,并请家属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若患者已发生猝死,施救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硬床或地上,严禁搬动,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而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请人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员施救。

上一篇:当心:郁闷也会“闷”出皮肤病 下一篇:高蛋白质饮食,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