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四美”素质培养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6 08:04:47

提高“四美”素质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要从小学音乐教学抓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四美:感受美、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通过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四美”素质。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国外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也是培养我国音乐艺术的后备人才的必修课。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等为主要教学方法。显然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有一定距离,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种现象,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音乐常常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这些学科所表达的形象,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都会精心设计,把音乐欣赏教学与语文、美术、舞蹈、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丰富想象力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聘想象的空间。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同学欣赏《美妙的琴声》一课,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的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感受四美

四美是指: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感受美是指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是某种事物、意境及情感等。如在《运动会开幕曲》中,我们欣赏乐曲所表现的这些场景,特别是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启迪,以及教具的恰当使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发展想象力,让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来描绘所想象到的图景。这样即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音乐欣赏,才能逐步做到感受美。

理解美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创造是物美、情感美所引起的作用。通过感受美,我们掌握了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了解各音乐要素在创造乐曲意境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即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音乐素养,还理解了音乐要素对创作音乐美,表达音乐情感的作用。

表现美是指学生在体育音乐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理解乐曲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其内容。表现音乐美有多种形式,如:语言、舞蹈、美术作品等。通过这些姐妹艺术形式来辅佐、深化乐曲内容,强化乐曲深度,丰富乐曲的表现。

实践美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后,让学生亲自实践音乐美。例:《看秧歌》里描绘了“秧歌”的场面,在欣赏音乐中,可以组织学生来学一学、跳一跳,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音乐的实践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如:在合唱队、舞蹈队、鼓乐队中进行音乐实践,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还进一步感受了音乐美。

四、音乐欣赏课中需注重模糊美

音乐是一种整体的、流动的艺术。技能技巧都是外在的附属,过多反复强调只会伤害音乐本身的魅力,在欣赏中很多教师总认为讲的越具体、指导的越细致,学生欣赏起来就会越具体、越认真。其实这些框框却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还框住了学生对音乐的模糊美。

音乐是倾听艺术,音乐课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影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是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光明路小学 河南】

上一篇: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CAI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