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

时间:2022-10-16 01:53:18

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中各种课程资源,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为学生设计生动、活泼、实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一、拓展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信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搜集有用的物理信息

教科书是重要的文字课程资源,但是,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文字课程资源。教师不应局限于对教科书的学习,而应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

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创设物理课程的情境,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同时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科技图书,利用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宽知识面。

例如:针对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 让学生搜集相关物理信息:飞船如何克服地球引力;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月球的环境与地貌;飞船为什么用电磁波与地球联系;飞船撞月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等。让学生利用课本上学过的物理知识,既综合又分类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再如物理教师看到电视上播放的俄罗斯核潜艇核泄漏的新闻后,组织学生探究核潜艇沉没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要学生设计打捞核潜艇的方法以及人员救助方法等。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探究活动,尽管他们提出的方法很不完善,有的是不可行的,但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将使学生永生难忘。

这种信息的搜集,既可以针对一件重大社会事件,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和经验,如:生活中有哪些加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例子;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在生活中是如何实际利用的等问题。

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是把各种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的过程,也是深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生动的课程信息,丰富物理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思考生活,思考问题。真正让学习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二、让生活和自然成为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天空翱翔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使用身边随手可用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例如有些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几十个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制作滑轮等。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用日常器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玩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有一次,班内一个男生捉住一只小鸟,学生围在一起观看,我发现以后,灵机一动,决定用它来上一堂物理课。课上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鸟儿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是因为鸟儿长着一双翅膀,某某同学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只鸟,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鸟翅膀的形状,并用物理知识来解释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大家兴趣很高,我引导大家观察鸟翅膀的形状以及生长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分析鸟儿是如何利用空气浮力,克服自身重力,飞向蓝天的。通过这只鸟学生总结出很多物理学上的知识。我接着引导学生说:“人类发明飞机,就是因为受到鸟的启发,人类的文明和智慧来自于对自然的不断研究与探索,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鸟儿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也要懂得保护它,我建议,我们大家一起把这只鸟放飞吧!”我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鸟儿又重新飞向天空。

通过这一堂生动的物理课,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和观察事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是单纯的实验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三、创设综合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物理知识

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物理教师一定要因地制宜,联系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生活开展活动。比如我校开展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走进农村,调查研究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写出调查报告。如何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如何把牲畜粪便变废为宝,开发沼气等。学生在调查研究中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节水灌溉;合理种植,实现粮食的高产;充分利用闲散耕地,种植速生杨,既创收又防风固沙。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初二年级一名学生的文章在石家庄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一把锄头包含了力学问题,一块砖头也有几何问题,广大物理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合理利用。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也应该扎根于生活,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上一篇:从兴趣中感受“轻负担,高质量”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及情境创设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