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理想课堂的构筑

时间:2022-10-16 01:53:03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理想课堂的构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走近我们的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优化了课程结构,为构筑理想课堂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借助信息技术,构筑和谐课堂

理想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在争创和谐社会的同时,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应当也要充满着和谐。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构筑和谐课堂需要教师彻底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当距离缩小了,师生才和谐,课堂才和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具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作用,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营造出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枯燥的公式不再感觉乏味,无趣的图形不再那么令人讨厌。在学习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几幅NBA篮球比赛的图片,并且播放了精彩进球的一段视频,这是很多同学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很快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出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易建联得到至今为止职业生涯最高的29分,其中2分球和3分球总共命中12个,你能算出他2分球和3分球各命中几个吗?同学们兴致很高,跃跃欲试,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拿起笔算起来,而且也能准确地算出答案,因此笔者也能很顺利地引出如何列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应用题。

二、借助信息技术,构筑合作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构建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逐渐得到师生的肯定和欢迎。那么在信息技术下,如何构筑合作课堂,成为新时期教育面对的新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合作学习的材料

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以及进行概率实验。如教学《估计概率》这一课时,通过频率来估计概率,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合作学习,才会体验到科学统计的过程,而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是他们终生受用的。如果通过做实验,达不到一定次数是得不出实验结果的。做,必然会浪费时间。不做,又不能使学生对结果认可。因此,笔者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将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做50次实验。(2)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成表格,小组代表将实验报上来,输入表格,设置成单元格的格式,使之能自动计算出频率。(3)将每一组的数据累加,得到100次,200次直至500次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频率。(4)利用数据计算机自动绘制折线统计图。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频率的走势,从而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使用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堂的资源和合作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如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展示小组成员的作业,便于小组间的合作升华;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拓展等;也可因地制宜地将小组成员作业利用多媒体展台展出交流等形式,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全面开展。

3.利用信息技术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尺度。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利用计算机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库,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分工不同给出合理的评价,包括参与度,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等。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借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借助信息技术,构筑实践课堂

理想课堂应该是实践的课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如果脱离生活现实谈数学,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的、抽象的。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课堂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才不会有陌生感。怎样把数学的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在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能有个更加深刻地理解,以现在生活中的钢丝桥为例,从桥柱上的不同点向两边引出两条钢绳,由对称性可知它们是相等的,再结合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更加形象地揭示这个规律。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印象也比较深刻。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手实践课堂

“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不易记下,只有动手做才能学会”,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一课时的例3,有一张长40cm,宽25cm的长方形纸片,裁去角上4个小正方形之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纸盒,若纸盒的体积是450cm2,求纸盒的高?多数学生对应用题都很苦恼,这道题是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化,更是让不少同学无所适从。在教学中,笔者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按照要求在角上剪去4个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的纸盒,比较这两种图形,在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展示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生成过程,学生很容易找出纸盒的高就是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设高为x,这样就可以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纸盒的底面长和宽,列出方程也就很容易了。

四、借助信息技术,构筑开放课堂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构筑开放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1.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

课堂是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地方,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呆板的,也不是死气沉沉的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只有在快乐的情景中才能实现知识与思维的碰撞。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伴随着美妙的乐声的学习,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索和发现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内化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做学习的主人,体现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知识、在网上做作业、在网上与教师交流、在网上与同学合作,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制作可操作型的课件,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在电脑上画出三角形,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观察三角形是否全等,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相互比较。当他们自己得出全等的结论时,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惊讶,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为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信息技术将开放性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开放性问题变化无穷、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最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学中由于数学开放问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课堂教学又授课时的制约,但信息技术却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如果截去的几何体有4个面,请回答下列问题:(1)截面一定是什么图形?(2)剩下的几何体可能有几个顶点?如果教师口述,很难讲清这个问题,学生对本题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但借助多媒体展示就很容易得出。

理想课堂的构建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远目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为我们构筑理想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还无法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为构建理想课堂探索出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辽宁:沈阳出版社,2004

[2] 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平抛运动演示仪的自制与创新 下一篇:工具软件的BUG与程序兼容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