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不可或缺

时间:2022-10-16 01:35:57

两年前的“郭美美事件”,最近随着芦山地震的爆发又被热炒起来。近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要求中国红会对“郭美美事件”重启调查。

2011年6月,郭美美以所谓“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名义在微博中炫富,从而引发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所获善款流向的严重质疑。郭美美“歪打正着”,牵出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背後的黑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出现了危机。其实,今天何须对“郭美美事件”重新调查,因为当年郭美美已经公开承认自己虚构了这个“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名义,并声明说:自己“对此愚昧行为给红十字会的名誉损失和公众误解深表歉意”。此后,尽管中国红十字会多次声明与郭美美无关,但都无法挽回群众对中国红十字会应有的信任。

此事说明,任何机关、组织一旦失去了公信力,其“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它们要用十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努力,才能重新取得人们的信任。

什么是“公信力”?简单来说,公信力就是主体单位在民众心目中的诚信度、信誉度。

中国是一个历来十分重视诚信、信誉的国家,“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无信不立,老百姓就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孔子把民信之、与足食、足兵视为治邦强国之政。然而,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宁死也不能失信于民。

从现代意义上来说,失去了公信力就失去了民心。在这点上,党政机关是万万不可大意的。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环视现今的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政府不管怎么讲,很多人就是不相信。这说明现在我国政府公信力已严重下滑。举一个例子,群众多年要求各级政府要公开“三公”经费,最近陆续公布了,但群众还是不相信这些数目的真实性。

及时提高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应该强力地、有效地反对腐败。当今,腐败对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损害最大。有腐败,必然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有腐败,必然谈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丧失人心。虽然反对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斗争,但是决不意味着对现今的种种腐败熟视无睹或不予严厉打击。在反对腐败上,就是要做到如说的那样:“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讲诚信是政府公信力的核心。政府要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话算数。政府如果讲话不算数,朝令夕改;或“一个班子一套思路,一届政府一个政策”;或新班子上台,大开空头支票,结果兑现不了,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及政府官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行政人员要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公众与政府的信任关系,真正树立政府的威信。今天“横行不法”者,不是民众,而首先是政府官员。例如:强拆民居,强征农田,私设“黑监狱”等等,背后无一不是有着政府的影子。惟有官员都遵纪守法,才能建设清廉政府取信于民。

建设阳光型政府,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必要途径。政务不公开,官员财产不公示,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必须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以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建设阳光型政府。

综上所述,有公信力的政府应该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

上一篇:荆州地区6个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的比较 下一篇:菲律宾为何敢枪杀台湾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