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时间:2022-10-15 09:35:32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构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借助演化博弈的思想,提出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方法是促进市场竞争有效的开展,让企业在竞争中自发逐步的形成,而不是政府或企业人为主观构建。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济增长 核心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不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所有国家的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中小企业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OECD)。Audretsch and Thurik(2001)对OECD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那些拥有较多中小企业和创业活动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失业率,而中小企业和创业活动较少的国家具有较低的增长率和较高的失业率。David Birch(1981),Gallagher and Stewart(1986), Storey and Johnson(1987),Balje and Waasdorp(2001)也分别根据各国的具体数据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同时,我国学者还利用了中国的实际数据对中小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吕勇斌(2005)借助全国中小企业分地区产值分析发现,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期,他还借助了1985-2002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测算了中小企业在中国地区增长中的作用,并同样得出了与上述研究一致的结论;鲁德银(2006)根据鄂苏浙粤鲁中小企业群的实际数据分析,认为中小企业群体成长史区域经济增长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类似的研究还包括了谈镇(2001),周天勇(2002),庄晋财(2002),田天(2009)等,其结论都是,中小企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则必须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来实现。另外,根据陈佳贵(2004)的研究,中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2003年各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指数与地区工业增加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与地区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实际上,企业的竞争力一直是研究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IMD认为区域竞争力有三个直接竞争力因素―――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涉外竞争力(李凯,2008),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正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要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则需要通过促进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最终落脚于增强当地中小企业竞争力来实现。

二、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及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般对策

现阶段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一般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相比较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陈佳贵,2004),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西部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5.9年,西部中小企业的寿命则更短,且容易夭折;第二,西部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差。首先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匮乏上,西部中小企业短期生存能力弱的现状难以留住人才;其次缺乏发展资金,大多数企业资金缺口大,融资问题突出,多数企业主要依赖于自我融资,靠自身资金积累滚动发展。此外,由于资本市场自身的规律,西部中小企业也难以有效运用资本运作手段;第三,西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不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研发实力、生产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由于资金有限,西部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人才缺乏,这样难以有效发展。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现阶段有不同的观点,但基本点都是立足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组织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能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人们通常认为可以有三种基本的方法来获取:(1)企业自我发展,建立内在的核心竞争力。(2)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3)并购拥有本企业所需专长的企业。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构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属于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模型分析

我们可以借助演化博弈的思想,回到市场中企业运行的一般行为:竞争行为和合作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在于,当今的世界是高度不确定的世界,而经济行为主体并不能掌握全部信息成为理性人,他们只能是有限理性主体。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简单,主要依赖企业家的行为,这使得中小企业具有理性层次较低,学习速度较慢这样的特点,那么在进化博弈研究中可以通过进化稳定策略即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动态策略调整过程中所具有稳定性的策略比例关系来加以分析。

假设在同一市场上有两类企业,它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采取竞争行为,也可能会采取合作行为,这些企业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其他企业策略的变化而变化。在有限理性条件下,这些企业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身的策略,来进行博弈。其策略行为的选择可以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演化博弈过程。为方便讨论,我们假定这两类企业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在同一市场上,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当两个企业都采取合作策略的时候,它们分别可以获得■的收益,如果企业1采取竞争策略,而企业2采取合作策略,则企业1获得额外的收益■,而企业2损失这笔收益■,同样,如果企业1采取合作策略,企业2采取竞争策略,则企业2获得企业1损失的额外收益■,如果两家企业同时采取竞争策略,则获得的收益低于合作时的收益,分别为■,其中■为双方的竞争损失。如果企业1有■比例采取合作策略,则采取竞争策略的比例为■;企业2采取合作策略的比例为■,竞争策略的比例为■。其中■,则有如下矩阵:

这样,可以找到系统的平衡点为

这些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相应的Jacobian矩阵的局部稳定性获得。对方程(1),(2)进行求导,则Jacobian矩阵为

则该矩阵的行列式为

■(3)

该矩阵的迹为

■(4)

由此,可以得到Jacobian矩阵在这五个平衡点的行列式的值和符号,以及迹的值和符号。由此判断这五个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发现■,以及■为局部稳定性的平衡点。也就是企业在竞争和合作博弈中的进化稳定,它们分别对于与企业分别采取竞争策略和合作策略。

四、结论

根据演化博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双方采取竞争行为,以及双方采取合作行为,都是不稳定情况,从长期演化过程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总是存在着竞争行为和合作行为并存的情况,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竞合行为。上述的分析,基于一个假设前提,即企业存在着理性层次较低,学习速度较慢的情况,而这一点正是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与其他企业之间的长期对抗性竞争行为是不稳定的,长期的合作行为也是不稳定的,它们总是倾向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情况,这说明中小企业的竞争行为最终发展为竞合行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中小企业最终会形成竞合行为,这种竞合行为的组织表现形式通常为中小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战略联盟,这正是构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得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即,在不确定条件下,中小企业为追逐生存和发展,最终会趋向于和竞争对手竞合,组织表现为中小企业集群,从而有助于构建核心竞争力,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实施相关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应该人为要求中小企业构建某类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不要去干扰市场,扭曲竞争,而应该扮演好公共服务的角色,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如进一步改革金融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出台旨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严格产品性能要求、产品安全标准以及环境标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由此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陈佳贵,吴俊.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408

[2]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05

[3]谢识予.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10

上一篇:排污权之新概念 下一篇: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