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时间:2022-03-10 04:16:24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摘 要]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特点、原因出发,简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对策

一、信贷风险

1、信贷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信贷风险从狭义上讲,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借款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广义上讲,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经营实际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贷风险是风险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上的特殊表现,它既有一般风险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它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具有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信贷风险也具有自身特征,主要是指:直接造成货币资金损失;涉及面广、金额巨大;管理要求高。

2、信贷风险的原因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会给银行带来信贷风险。

其次,金融业务的不确定性使商业银行产生信贷风险。

最后,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贷风险的直接因素。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内部信贷体制不健全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和各商业银行的自觉行动下,各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规定,结合本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前,各商业银行初步建立对分支机构的信贷授权制度、对客户实行统一授信制度、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进行新的分类、建立了商业银行信贷内部监督制度和实行贷款终身追索制度等等。这一系列针对信贷风险状况开展的内部控制活动,无疑对防范和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起到了无疑对防范和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还存在相当的问题,许多制度的整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对信贷管理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不够、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和独立性、信贷风险的环节监控不连续、不一致。

2、外部信贷环境的缺陷

目前,我国己初步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监管当局,以现场与非现场稽核为主要监管手段,以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市场退出为重点监管环节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尽管如此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仍存在较大不足,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尚未建立审慎基础的会计制度、缺乏现代化的监管信息系统、问题银行处置方式非市场化。

三、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

(1)“人性管理”强化风险意识

在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中,要抛弃以血缘为纽带、以关系的亲疏为标准的文化意识,使信贷管理目标具有义利并重的特点,在追求信贷资产高效率、低风险的同时,履行道德义务的责任;在对信贷员实行内部规章约束的同时,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实行道德激励与物质激励并举的方针。只有努力建立一支责任心强、高度灵活、知识水平高、反应敏捷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才能为防范信贷风险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2)以权力制衡为原则健全信贷管理组织结构

在现有信贷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信贷部门内部横向制约机制的作用,信贷组织机构的设置可遵循以下三大原则:一是相互牵制原则,即信贷组织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形成一种约束制衡机制;二是程序定位原则,即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授权批准,相互之间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职权;三是系统协调原则,即各部门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理顺关系、增强实力、杜绝内耗。

(3)健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了:进一步完善逐级的授信授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客户的统一授信制度;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授信信进一步完善授信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建立高度独立性的稽核检查系统。

2、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

(1)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监管法律能全面支持监管的需要,真正做到商业银行监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当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大力加强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框架建设,强化对监管的执法监督,提高依法监管的水平和效率。我国应根据各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实践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未来发展方向,系统规划未来的监管法律框架,并按照规划逐步实现监管法律框架的系统化目标。

(2)实施审慎会计原则和审慎监管标准

实施审慎会计原则和审慎监管标准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所应吸取的重要教训。只有严格实行审慎会计原则和审慎监管标准,才可能及时、准确、全面地识别和判断金融风险,才能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控制。

(3)建立现代化的监管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充分的信息来源,是银监会对被监管商业银行机构持续监管、保证监管质量和监管效率的基础。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信息收集的电子化建设方面比较落后,银监会在成立之初就启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程―“1104工程”,确定了“周密论证、统一规划、急用先行、分段实施,,的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系统建设原则,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银监会非现场监管信息科技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冬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补充途径.经济论坛,2006;13

[2]周靖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上一篇:浅谈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创新 下一篇:排污权之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