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15 09:05:0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中国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地位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推动宏观经济总体保持持续、稳定、可观发展的各因素中,显然,外贸作为三架马车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外贸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能够有效反应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水平,产业的分布情况,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地位且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能够判断一国长期外贸发展趋势,是制定外贸发展战略政策的可靠依据。因此本文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展趋势;政策;可持续发展

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

1、工业制成品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直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为主[1]。198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为49.70%,1990年所占比重为74.41%,2000年所占比重89.78%直至2013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21017.36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5%。与此相对应的初级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就逐年递减,从2001年至今一直低于10%,2013年仅占5%。显然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附加值低,创汇能力较差初级产品出口占一半比例的状态转变为附加值高,创汇能力相对较强的制成品出口为主的状态。

2、进口产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初级产品比重有所上升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行“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政策[2],但即便如此我国进口贸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在不断扩大。1986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为86.83%,增长速度为0.79;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为13.17%,增长速度为6.81;。二十几年来,初级产品进口量不仅总体上增长速度不断攀升,而且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至2013年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例高达33.75%。

3、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进口量不断增多。

2013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额为6580.81亿美元,其中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进口比重相对比较大。虽然现阶段国际市场油价的浮动较大,给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进口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但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及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内能源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国内需求,由于能源稀缺会阻碍经济发展,我国还是会不断增加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因而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进口量不断增多。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对外贸易依存度能够反应一国国内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3],其数值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总额除以一国或地区GDP总额。06年至08年期间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高居50%以上,09年至1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也一直保持在40%以上,如12年47.00%,13年45.38%。对我国而言,由于外贸依存度高而国际竞争力低,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诸如汇率,利率等),国内经济必然会出现一些困难。

2、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存在虚假繁荣

近些年来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扩大态势[4],单就13年来看,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已达52%,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产品出口的结构层次还是比较低的。诸如鞋类、玩具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份额较大、相对有优势的商品依旧是技术不高、所需劳动力较多的低端产品。即便是最近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机械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也都是外商看重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将机械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所需劳动力较多的环节从发达国家搬到我国生产。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我国仍处在较低的位置。

3、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口激增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需求层次上升,对类似汽车的高档品需求有增无减。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其影响引深到国内导致汽车进口增长趋势有所下滑,但金融危机的笼罩还未散去,仅一年后我国汽车进口就激增,一直到现在我国对国外汽车的需求量还是有增无减。与对外国品牌汽车需求不断上升相反,对国内本土汽车的需求却停滞不前。现如今,国民对汽车的需求是可以被国内汽车生产力支撑满足的,此时外国汽车的进口量不断增加不仅会造成国内汽车产能过剩降低汽车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1、“两高一低”产品减少出口、提高出口关税

“两高一低”即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近年来,虽然发达国家的资源、能源、环境状况千差万别,但都不约而同的将“二高一低”产品转入发展中国家生产,极力保护自己本国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对外开放初,我国为了引进外资吸收新技术新产品,忍痛引入外国污染高的企业进驻我国投资生产。此外,我国资源、能源使用成本低,市场化滞后也会导致资源能源的浪费无节制低效率的使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立刻改变这种现象保护我国环境与资源,加快改革,严禁大量出口“二高一低”产品,减少出口退税,征收环境税,努力发挥税收、价格在调节市场机制中的作用。

2、增加对能源与原材料的进口

截至2015年1月6日,原油价格已经跌破50美元/桶大关,业内人士认为,供给增加导致供大于求是原油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来看,乌克兰冲突可能结束、伊朗核问题缓和,对伊朗原油出口制裁也将放松、欧洲施行宽松货币政策等都是利空因素。

据此,我国要严格监控国际能源与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对能源与原材料的进口实行“多元化、长期”政策,“多元化、长期”即我国应尽量与多国签订长期能源与原材料进口合约,稳定供给,要避免出现由于进口渠道堵塞而引起的能源缺失现象,建立战略性物资的储备制度。其次加强和能源与原材料出口国其它领域的合作,实行捆绑式合作,以提高我国讨价还价的能力,改善能源与原材料进口决策,避免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现象。

3、提升国内消费水平,增加高档品出口

收入高的国家对价值大、技术高、加工精细的高档品需求多,而低收入国家则主要消费低档商品。也就是说若一个国家对中低档产品需求过多,那么其国内中低档产品生产企业必定会很多,而与高档品相关的产业由于需求少而发展不成熟。若一国国内以高档品消费为主,那么其与高档商品生产相关的产业必定会后劲十足的发展起来,在国内形成规模经济,继而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故我国若想增加高档品的出口,必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升我国需求结构。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健康合理的消费需求结构,是提高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新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宋锋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7(4):45一58.

[3]姚战琪.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问题研究――兼论新世纪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换及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财贸经济》2002年第3期

上一篇:羽毛球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