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与“学”

时间:2022-10-15 08:16:24

摘 要:笔者从 “课程超市”出发,无意间的授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仔细分析发现,课堂的内容结合了实际的、有意义的教学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从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应该让学生玩中带思、思中带学.

关键词:课程超市;趣味数学;玩中带思;思中带学;数学应用

问题背景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指出:“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基于这样的考虑,数学教学显得特别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学习的效益,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学校开设了“课程超市”. 笔者开设的课程是“趣味数学”.

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教授指出:“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笔者之所以开设“趣味数学”,就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避免为讲题而讲题,打破那种“冰冷”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思考的“火热”. 一次有专家和领导到学校来考察,笔者开了一节“概率与”的超市课,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

有趣的现象(出乎意料的效果)

设计的问题是:采用三枚骰子,分为开大和开小,规定4点到10点为小,11点到17点为大.若押大开小,则押小者胜,可获一倍彩金,押大者输;若押大开大,则押大者胜,可获一倍彩金,押小者输.若庄家摇出三个骰子点数相同,则不论下注者押大押小都输. 从数学层面上分析,参与者最终是输还是赢.

学生积极活跃,但是,难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于是,笔者将问题进行分解.

问题一:三颗骰子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可能性?

学生的答案出现了两种情况:6×6×6=216或6+6+6=18.

问题二:如果有两个荤菜和三个素菜,允许选择一荤一素,最终有几种搭配?

学生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6种,即2×3=6.

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出三颗骰子出现的可能性是6×6×6=216.

问题三:三颗骰子点数之和可能出现多少种情况?

学生得出的答案是3、4、5、…、17、18.

问题四:和为3点不管大小都输,那么从和为4点开始分析,有多少种可能会出现和为4点?

学生答:(1,1,2),(2,1,2),(1,2,1)三种.

问题五:有多少种可能会出现和为5点?

学生答:(2,2,1),(3,1,1),……

由于可能性较多,学生的答案开始出现混乱、争执.在学生探究感到困难时,教师进一步将问题分解转化:若从大处着手,三颗骰子,出现的点数不分先后应该是几类?

学生:两类,2,2,1和3,1,1.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类再分别排序,学生基本都能给出共6种.

有了对以上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之后,对于点数和为6、7的问题,解决起来已经不成问题了. 但是,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还是容易出现混乱.解决点数和为8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出现搞混的情况,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按规律进行排布,如:1,1,6和1,2,5和1,3,4和2,2,4和2,3,3,然后再每一类按顺序排.

整节课,学生的表现是积极踊跃的.课后专家和笔者交流,谈了很多. 一位专家说:“陈老师很厉害,这节课已经解决了古典概率几节课的内容,而且学生掌握得很好”. 这句话对笔者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启发.

到了下次“课程超市”时,笔者把准备好的相关古典概率的一些题目(多是从模拟卷、高考卷中选取)让学生做. 结果出人意料的好,基本都对了,一点都不输高三经过一轮复习的学生,当然加法、乘法原理、重复性和不可重复性问题、排列组合的联系和区别等等似乎很专业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但事实是他们做对了,而我们强调那么多的所谓注意点或技巧,最终不也是为了让学生做对吗?

玩中带思,思中带学,学中蕴教

对于这样的结果,笔者开始了反思. 为什么平时正儿八经要上几节的内容在不经意间就解决了,似乎效果还更好.我们平时的教学,问题出在哪儿?平时的课和这堂“超市”课,存在着哪些差异呢?

1. 培养兴趣,好好磨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标(实验)》也指出:“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根本,但为了所谓的赶进度,多讲题,往往是引入部分能省则省,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并不多,甚至觉得让学生讨论是浪费时间,其实磨刀真是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与其深挖、多挖技巧,还不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目标和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会自觉地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这堂课就是抓住了兴趣这点.

2. 火眼金睛抓主干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总是不相信学生,往往会边教边提醒解题的格式、注意点、易错点,似乎是面面俱到,防微杜渐. 即使是在学生思考解题的过程中,仍不放心,提醒这个、那个. 实际上,对学生的不放心,恰恰是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 与其说问题在学生那,不如说在教学中,是否厘清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否关注知识的核心?是否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基本套路?教学中如果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和主干,就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让细枝末节冲淡重点. 以这堂课为例,显然概率中的一些概念,加、乘法原理等等,一概没有,条条框框不多,学生的关注点不会受到冲击. 当然不是细节不需要,但必须是在新授课主题不受冲击的前提下.

3. 贯彻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技巧的要求越来越低,对数学的本质的关注和理解要求越来越高,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在过多强调技巧,对新课往往是以练解,而不是分析透彻课程内容,遇到灵活的变化,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例如古典概型的本质解法就是排列,这才是本质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提醒自己,本质是主干,技巧是枝节. 要实现数学课改目标,教师应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改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改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 数学教学揭示本质的内涵才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4. 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

《课标(实验)》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工作和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方能体现出知识的内涵及价值.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通过“课程超市”的尝试,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的效益.

上一篇:汽车后市场的两个思考 下一篇: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