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10-15 07:49:13

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和人民共同追求的伟大目标,而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和谐文化的构建可以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安宁。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因为群众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基础的、广泛的、决定人心向背的,本来就带有和谐的意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将群众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从群众文化的特点、群众文化的功能和群众文化建设担负的历史使命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做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先进文化 内涵 构建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群众文化具有天然的广泛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不懈追求的执政目标和理想,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人心团结,人民的文化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文化建设,而群众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基础中的基础。所谓群众文化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亦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群众对于群众文化来说,既是主体和发起者,也是对象和受益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国家,全国共有十四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地理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具有丰富的资源。而群众文化也由很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构成,因此我国的群众文化呈现基础庞大、互融互补、兼容并包的特点,它由五十六个民族和十四亿人口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具有超级庞大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的作用,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许多中华民族特色节日被写进了法律,成为法定的节假日,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被重点保护和大力发扬,确保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这从侧面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广博和丰富,这些重要的节日和民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谐稳定,兼容并蓄。

(二)群众文化具有强烈的可塑性

和谐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有志于建设优秀和谐的群众文化的有识之士,意图通过文化创作来达成这一伟大目标。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立意深远,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有画作、歌舞、话剧、电影、电视等多种表现方式,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及党和人民伟大的历史功绩,表现出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和殷切向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更加展现出安定祥和的和谐气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随着新时期的形势变化,群众文化也与时俱进,展现了强烈的可塑性和时代特点,群众文化在新时期更加能够反映出共同建设美好幸福明天的民族凝聚力。

二、群众文化的重要功能

(一)群众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教化功能

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就是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情感更加朴实纯真。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群众文化建设可以说是筑造了一座沟通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与和谐文化的桥梁。文化建设的主要意义是通过文化宣传、文化引导来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人们内心善良纯洁、积极向上。在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当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文明修养和文化素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善待自己和他人,从而使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

(二)群众文化具有调剂精神的效能

群众文化具有调剂精神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丰富人民内心情感世界、促进人际关系紧密和谐。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是社会中的人,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与世隔绝的个体。社会属性中的人会由于各类社会压力产生需要合理发泄的情感,而群众文化建设恰恰为这些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出口。当不良情感和情绪发泄出来过后,人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稳固,更加亲密和谐。群众文化活动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进行文化活动的时候,不仅能够达到身体上的放松,情感上的宣泄,还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造能力,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工作,迎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挑战。

三、群众文化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在于整个社会的个体是否形成了思想上的合力,是否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这不仅是整个社会的集体意志的体现,更关乎着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如果理想信念欠缺、奋斗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错乱和混杂,便不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要以先进的文化建设作为整合的力量,群众文化建设在这个整合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中,通过深入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各类文化作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时代精神,可以让群众认识到和谐社会的幸福,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和先进的优越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百姓心中,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致认可,并为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群众文化积累中,包含有许许多多高尚的道德思想,“德为人先”、“以德服人”等成语的广为流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群众文化因其具备的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等特点,自古至今就是加强人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振奋人的精神状态。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文化活动,应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使得参与者能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建立与中华传统美德有机结合、与和谐社会道德要求无缝承接的道德体系。例如,在宁夏海原县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县文化部门紧盯形势特点和时代要求,举办了“建党95周年”诗歌朗诵比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摄影画作展览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之心和感恩之情,团结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激发了斗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一份微小的贡献。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承载对象,具有普及知识,提高认识的重要作用,即帮助人们扩大知识领域,增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中,通过举办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具有广泛参与、灵活方便、雅俗共赏、形式多样、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一个共同参与的大课堂,不断提供大家的文化素质,进而由点及面,由面到体,提升整个社会的整体素养,使得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和谐。此外,群众文化普及知识的过程中具备寓教于乐、乐中求智的作用,这是严肃刻板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参与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找到极大的认同感,在快乐的互动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这使它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多个城市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人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取得的效果很好。这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文化建设最新成果,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三)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优良的社会气息

众所周知,只有我们生活的周边安全和稳定了,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进步。现阶段我们的国家处于非常的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和改革。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不断进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诸如利益主体和来源的多元化,使我们的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利益冲突更加明显。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充斥在我们周围,例如造假现象,不讲信用的现象,官员腐败现象,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等,这些现象是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引发危机,危害公共安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仅仅依靠法律和条例去制约是不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好的作用。这是因为,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调节作用,群众文化轻松愉悦,对舒缓紧张劳累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使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创作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紧张的社会氛围起到缓解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调节情绪。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增多,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并且发挥着非常积极向上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舒缓心情,提高工作效率,缓解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颖.浅谈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4):154.

[2] 书兴.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4(15):34.

上一篇:综艺娱乐节目制片人权责探析 下一篇:伊普吕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