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时间:2022-10-15 05:33:16

浅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摘要】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目标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为目的。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它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它的针对性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尤其忽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和艺术品性,为在专业学习中成为具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成为会学习、会做人、会处事、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夯实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底蕴。其具体目标如下:

一、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养成,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所谓科学精神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精神价值的体现。要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不仅要在教育观念上,而且还要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在教育管理制度和组织上不断加强二者的融合。

(二)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与智力的相互结合,这种结合既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目前,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一条成功经验,是我党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和文化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

二、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优良大学文化氛围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优良大学文化氛围。而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因而,要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模式,就必须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

(一)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塑造校园精神为活力点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处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只有弘扬反映时代特征、适合人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园精神,才能使学校永葆生机与活力,这是学校发展的主题,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三)以校风、校训建设为核心点

校风、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学校对历史实践经验的扬弃与升华,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又有相对稳定的本质与内涵。校风作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四)以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精神为落脚点

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更体现在人的其他基本素质上,其中,人文素质的发展居于主要地位。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人才的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精神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真正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境界、高品位、高素养、高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培育复合型人才,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依托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仅是时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相互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充分开发以学生个体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将多元化的共存、共振变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校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期。

[2]蒋德意:《论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拓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5期。

[3]李恒川:《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姜静(1983-),女,教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工作

上一篇:花样滑冰的艺术构成研究 下一篇:浅谈石涛的“一画”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