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滑冰的艺术构成研究

时间:2022-10-21 01:21:46

花样滑冰的艺术构成研究

【摘要】花样滑冰是近年来随着大冬会、全运会等赛事逐渐为大家所熟悉的冰上运动项目,该运动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受到很高程度的重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实力较弱,尤其是在队列滑项目上,我国目前尚不具备一支拥有参赛实力的队伍。本文从艺术角度分析花样滑冰的审美取向,从美学视角对这一介于艺术与体育之间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理性剖析,指出影响花样滑冰运动成绩的几项美学指标,希望花滑项目的教练和运动员们在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冰上技术的同时,赋予这项美丽运动更加迷人的魅力。最后,本文也指出了花样滑冰对于艺术社会功能实现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花样滑冰;艺术;形态

滑冰是指(运动员)穿上用长而薄的金属刀片装在靴底的冰鞋(靴),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的一项运动。花样滑冰,有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男女双人滑和队列滑等项目。花样滑冰在世界上开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花样滑冰开始于50年代。目前,花样滑冰有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和队列比赛。其中花样滑冰有单人和双人滑,队列滑包括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

花样滑冰是介于舞蹈与体育运动之间的一体育项目,同时具有技术性与审美性双重意义,它既可以锻炼国民的身体素质,又能达到提高国民艺术修养与审美情操的两个方面目的,因此具有鲜明的审美取向与艺术形态学应用方面的意义。

一、服装设计艺术方面

服饰指衣服鞋帽等穿着的总称。花样滑冰中的衣服、鞋帽、包括头饰在内的各种装饰品,都在服饰研究的范畴之内。服装是形式,材料是内容,形式与内容二者并行,构成花样滑冰服饰的基本艺术形态。

样式上,花样滑冰服装也有一个逐步改进的过程。本世纪初,花样滑冰还是一个冬季室外冰上项目,为抵御寒冷的天气,服装比较笨重,女选手穿紧身带扣的上衣,长裙直达脚面;男选手头戴高筒式礼帽,身穿长燕尾服和长西装裤。这样的服饰特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技术倾向与审美取向。到了20年代,10次世界冠军和3次冬奥会冠军获得者索尼娅・海妮对女子服装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将裙子提高到膝部。同时,男士服装也有了改进,齐腰的短西服上衣、芭蕾紧身裤,滑起来方便多了。这些革新,对单人滑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见对于花样滑冰的服饰的研究与其技术的改进也是分不开的。 40年代后,女选手的裙子一次又一次变短,并出现了上衣与裙子一体化的短连衣裙,进一步为运动员展现完美人体造型美的可能性。另外,为了塑造氛围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动员和教练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尝试在服装上添加了可以烘托气氛的各种材料和造型的装饰,如毛边、亮片、珠子等。色彩方面,二战后,女选手开始选用白色或肉色冰鞋,之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种色彩的服饰在不同主题的概念指引下倍加灿烂,更加体现民族特色与地域风采。尤其是在注重服饰与大面积白色冰场的整体色彩对比关系处理方面彰显特色。材料上,由于近代科技的发展,弹性较大和质地柔软的氨纶等多种面料的出现,更适合于花样滑冰的训练和比赛。服装在颜色的选择、搭配和设计方面考虑有利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和主题的表达,大大提高了艺术效果。可见,运动服装设计已成为选手实现完美冰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上运动的鞋子便是冰刀,由于此类运动特点,它是服饰方面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特点。选材上,呈现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原始材料向工业材料发展的趋势。世界上最早的冰刀是用兽骨制成的。到了16世纪改用木制冰刀,为便于造型与审美,后又改由木材与金属构成,最后发展为全金属或塑料与金属合制的冰刀。式样(形式)上也在不断改进,由刃比较平直无刀齿,逐步演变为今天的刀刃有一定弧度,刀前部有刀齿。特别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又开发出相应的冰刀式样、弧度和刀齿等形式构成现代冰刀总体面貌。

二、艺术形态方面

艺术形态是关于自然中复杂万物的形、像、体的概括研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指导性,是现代设计艺术必须研究的最主要的基础领域。通过对艺术形态的研究来指导花样滑冰运动,具有典型的哲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艺术形态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点、线、面、体等要素,在花样滑冰中,冰场基地便是面的存在,是基础、是背景、是舞台;运动员通过个体的身高、身材、肤色、样貌、服饰等众多要素构成冰上艺术的点的特征;多个运动员排成一列,形成点的重复,同时具有现代构成艺术中的“虚线”的功能,点、线、面等要素的属性不同,恰合现代审美艺术中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图形与背景等基本规律。所以可以说,一次优秀的花样滑冰比赛或者表演同时也构成一幅既能锻炼人的体能与意志,而又赏心悦目、具有大众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美学图画。

三、四维艺术

花样滑冰不仅仅属于现代设计艺术,同时,也属于最前沿的四维艺术范畴。

四维艺术是指在传统的三维概念上,引入时间要素,形成四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体验,是艺术手段的拓展,是艺术影响力实现方式的外延。点,线,面等基本艺术形式的变化与对比关系,实现了花样滑冰中“花样”的第一个概念,“滑”字体现了该项运动的时间――第四维概念。单人滑比赛中,观众在感受运动员个体美、肢体美、韵律美的同时也体验到到运动员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幻的轨迹美;在双人滑相关项目中,领略双人交互的艺术魅力;在多人队列滑的比赛中,这种随着时间推移而展现给观众的是更高层次、不同韵律而又具有高度图案美的四维综合艺术。

四、音乐艺术的作用

作为一项综合体育运动,花样滑冰同时也是一个综合的、崭新的艺术门类,在实现艺术张力、塑造主题意境、完成审美熏陶的过程中,音乐艺术的作用不可小觑。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十七岁的华人运动员关颖珊在Lyra Angelica竖琴协奏曲的伴奏中完美地演绎了她的自由滑,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获得了奥运会银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关颖珊身着一袭红衣,在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柯夫《天方夜谭》的美妙音乐中翩翩起舞,再夺一枚奥运奖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花样滑冰这一综合运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色彩、造型、韵律等美学要素以及动作、表情等表演要素一起,实现一种时空上的超脱,进行一番心灵的洗礼,达到一个忘我的艺术境地,带领观众进入梦中的伊甸园。毫不夸张地讲,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作用巨大。要知道要实现一个全方位的艺术影响,单单依靠视觉这一个要素是非常困难的,多种要素的综合体验,是艺术的至高境界。音乐便是在听觉上给大家做了这样一个必要的补充,让整个表演和比赛升华到更高一个层次。当大家从这个美妙艺术感受中回醒过来的时候,只有用长久的掌声回报给这些可爱的艺术使者给我们带来这样美好的艺术盛宴。

结束语

花样滑冰是跨越舞蹈、美术、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的一项较为年轻的体育运动,她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个综合的、多方位的艺术体验。与其说他是一项体育运动,像是一个充满阳刚的武者,不如说她是一名舞者,更像是一位美丽婀娜的少女。从艺术角度对花样滑冰进行构成分析,对提高这项运动的层次、内涵以及社会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按照这个思路,艺术实现大众化审美意识的提高、高尚情操的熏陶、真善美的人格塑造等社会功能的渠道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我们实现体能与智能、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顺辉 邹洁. 浅谈高校交互式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应用.高教科研.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如何提高体育特长生的短跑速度 下一篇:浅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