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5 05:28:02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要: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出发,以《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形式、实验实训教学、兴趣制作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技能与职业能力,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学生技能 教学质量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优势和竞争能力。所以,专业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职业教育的命脉。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文中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为例,针对教学现状,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

作为突出实用、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绝大多数专业课程是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理论知识够用就行。例如《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该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随着PLC技术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对于职业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老师感觉教学效果不好,需要花大量时间补充该课程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把握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

1.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调的黑板加粉笔的“黑白”世界。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画电路图、波形图、原理讲解、程序编写等方面,会造成课堂信息量小、教师很辛苦,学生收获也不大。与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相适应,单调的教学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3 实践教学与学生技能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中基础性实验偏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学生做实验时,主要是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实验成果,学生技能训练较少。因此,要对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增加综合性、有难度的实验、实训项目。并结合职业技能,融入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外,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与一定的职业能力。

2 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1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新体系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无须讲授深奥的理论知识,重在于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理论“必须、够用”,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去掉不必要的理论分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例如《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该课程教学在教改时做以下调整,以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作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为基础;以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S7-200系列PLC的基本指令为重点;并简单介绍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参数、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S7-200系列PLC的功能指令;以S7-300型PLC、S7-400型PLC相关知识为扩展内容;同时,把PLC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引入课堂内容;根据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标准,增加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及PLC的应用技术相关知识。在PLC控制系统的指令系统这部分内容上,功能指令是学习的难点,部分功能指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不多,因此在授课时就删去了不常用的功能指令,只重点介绍基本指令,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影响教学效果。

2.2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教与学相互交流的双边过程,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交通灯控制的程序编写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讲、自己评,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双向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在课堂上积极实施启发式教学,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创建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形式上,理论课堂应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课堂“活”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计算机图形、图像、声音相结合,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讲课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研究中。实验、实训教学课堂可以采用演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可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其他智能化的虚拟实验仪器,不受限制地开设实验单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2.3 考核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说明了传统的教学考核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科学的考核方法可以保证教师给学生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重在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考试内容上应注重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考试方法上,可以采用过程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多角度考核方式,更多的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及违纪现象的发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做改革尝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问答以及单项操作实验的完成情况,重在于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重点考核理论知识包括画图、识图、编程及应用等,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训占总成绩的30%,包含设计(实训)方案、实践操作效果、实训报告(设计报告)等环节考核。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多个角度的考核,许多学生改变了平时懒散、期末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改变了只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实践能力的情况,全面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高分低能。实践证明,在当前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应用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

2.4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重在以实验、实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实验教学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出现问题即找教师排除故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实验中加以检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机械手控制、多种液体混合控制等实验中,实验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找所用设备的参数、性能、接线与控制原理等知识,从而在观察现象和发现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考察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线路连接和实验现象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边做边答,防止学生机械接线,使实训走过场。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学生除了巩固书本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熟悉并掌握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硬件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除方法、程序的运行与调试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数据的采集及处理、结果的分析与判断方法,每一过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实践教学改革,也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从以下几点出发:精心选择实验、实训项目,精选最基本的但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训项目。同时,教学内容纳入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应包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且,实践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接轨,以实际工作要求为标准,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严格要求学生,实训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操作的安全、认真与规范。

2.5 开展兴趣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强制性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课程基本知识,鼓励学生创建一些兴趣制作,兴趣制作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知识融于趣味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求学,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比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讲解完S7-200 PLC基本指令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利用所学知识制作抢答器、灯塔之光等控制电路板,并编制程序调试运行。当学生们完成制作和调试成功后,会有一种成就感。通过这种锻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3 结束语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后, 教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积极性更高,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更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然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把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效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马秀坤,史运涛,王捷,等.PLC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28-230.

[3]刁统山,王连飞,杨爱新.改革PLC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166-168.

[4]王军伟.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型职业教育教学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21-24.

作者简介:

申小玲(1972-),女,湖南邵东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上一篇:信捷顶岗培训对高职PLC课程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职业体育的耐久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