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5 03:42:32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对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分析,寻求多种方法来加强对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能力,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现状;实践技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43-01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生源不同,对《计算机基础》了解及掌握的技能水平不同,普遍存在着城市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一般要强于农村学生的现象,增加了教师在教材选择和理论教学上的难度。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认识上的不足,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讲解内容的太枯燥,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心理需求。教学设备的软硬件不配套,“双师型”计算机教师的匮乏等必然会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漠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2 加强实践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研究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实用的,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技术性人才。加强实验、实训、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内心对知识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高职高专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应用能力,领略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及成功感。实践技术技能的培养,使高职高专学生具备了能与本科大学生在择业上同等的竞争优势,克服了因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和弱文凭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失落感及自卑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3 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方法研究

3.1 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特点。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行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需要及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为了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实验室上课具有的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避免因《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潜在的技能和水平挖掘不够,而导致的实践技能的薄弱。

3.2 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实验、实训、实践教学是人才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应予以重视与加强。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应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高职高专的学生能亲自操作计算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利用网络计算机实验室及机房,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要求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目标,注重实验内容的更新与设计。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实训使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为学生灵活自如地应用计算机知识为专业学习及就业打下基础。开展实验、实训、实践的渠道很多,不能仅局限于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上去实习煅炼来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

3.3 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模块的学习,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系统性较强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应全面地、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为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提供可靠的保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中,可将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化,分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模块、Office办公系统模块、VFP程序设计模块、网络技术基础模块、多媒体技术基础模块。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模块,对学生进行各模块针对的实验、实训及实践训练,掌握各模块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保证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践的掌握。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应掌握键盘盲打及汉字录入。而Windows操作系统模块应掌握基本操作、文件操作、磁盘操作、系统设置、IE的使用。实现各模块实践技能要求,培养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创新能力。

3.4 以“考证”促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并非是他们的专业课,因此思想上重视不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去学习,对自己是否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导致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漠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的索然无味,造成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对该门课的厌倦,甚至部分学生有放弃的思想。而组织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国家组织的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强制性地督促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检验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目前国家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由理论考试及上机考试两部分组成。上机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操作计算机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手段, 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技能的学习。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好教师,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为了激发起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分割成几大模块。利用模块结构,建立起兴趣爱好俱乐部,如硬件组装及修理俱乐部、软件维护俱乐部、多媒体俱乐部、电子商务俱乐部、网络俱乐部等。俱乐部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计算机基础》课程讲座,校园装机排障竞赛、网页制作竞赛、多媒体课件竞赛等,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增加参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可以通过俱乐部之间的联谊活动,来帮助差生,激励优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俱乐部也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电脑公司进行跟班实习实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融合到现实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技术技能比较成熟具备一定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技术实力的俱乐部,可以聘用一部分技术精通者作为技术顾问,使俱乐部走向社会,参与学校和社区、企事业单位办公及私人电脑的维护与维修,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新彩,张艳琴.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商情,2007,(11).

[2]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冯艳.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大学时代(B)版,2006,(5).

[4]陈艳,李晓林.激励和引导学生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J].计算机教育,2007,(16).

[5]赵世均.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1).

上一篇:审计风险管理探讨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