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考物理热点问题评析

时间:2022-10-15 02:09:28

济南市中考物理热点问题评析

认真研究2011年济南市中考物理试题,会给人一个全新的感觉,题型保持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稳中有改革,考查的内容体现理念新、试题新、素材情景新,对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对今后的物理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下面对2011年济南市中考物理试题的显著特点作出评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注重双基,促进发展

2011年济南市中考物理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考生发展,侧重对双基的考查,考查基础不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而是通过一些情景的设计,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试题出现.

例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两岸

C.轻舟D.高山

例2“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悠扬的歌声曾经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中也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例32011年5月22日,大明湖畔出现“佛山倒影”奇观,图为目击者当时拍下的照片.“佛山倒影”奇观形成的物理学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解析例1答案应选C;例2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光的反射.例3答案应选B.

点评以上三例以考生熟悉的一首唐诗、一首经典的歌曲和济南的一大奇观“佛山倒影”创设物理情景,考查力学、光学等基础知识.注重了学科渗透,与过去那种生硬,背诵式考题相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试题生动、具体、新颖,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解题,逐步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风,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科技应用

2011年济南市中考试题命题,以较多的现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动向为素材的试题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所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渗透环保教育,涉及市民共同关心的话题,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融于试题中,学生在解答的同时增长了见识.

例42010年上海世博园中,超过一半的照明系统采用了LED灯.同样的耗电量,LED灯的发光量可达白炽灯的10倍以上.制作LED灯的发光二极管主要使用的是

A.复合材料B.超导材料

C.纳米材料D.半导体材料

例5大明湖扩建、小清河改造、护城河通航、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我市人民的生活品质,泉城特色也更加突出.关于泉城美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明湖畔昼夜温差比市区其他地方小,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B.小清河沿岸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趵突泉通往大明湖的航线上的“船闸”,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D.京沪高铁沿线,靠近居民楼的地方安装围墙是为了减弱噪声

解析例4答案应选D;例5答案应选B、C、D.

点评以上二例涉及到“上海世博”、“济南四大民生工程”社会热点问题,试题设计新颖,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强化考生将所学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人文精神

展开试卷,扑面而来的除了浓浓地生活气息外,再就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卷风貌和谐统一,与生活贴得紧,与时代贴得紧,这些都源于命题组在力求原创出新方面花了功夫.现举几例.

例6针对前段时间的旱情,我市气象部门多次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凝华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

C.凝固和熔化D.凝固和液化

例7小明将一个西瓜和一个梨子放入水缸中,发现西瓜浮在水面上,而梨子却沉入水底,如图2所示.此时西瓜与梨子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A.西瓜受到的浮力大

B.梨子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例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常用的交通工具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有关汽车各部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轮的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安全带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

C.普通遥控车钥匙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相关信息的

D.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经历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解析略.(学生自己完成)

点评通过以上三例说明,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更具亲切感,也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劳,享受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四、加强试题的探究性

例9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套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冬天冷却得较快.提出一个有科学探究意义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

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及其质量有什么关系?

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例10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3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开始时,小军和小敏先用眼睛来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0 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 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明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3乙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列出来:.

(2)观察完毕,小军和小民进入深入的研究.他们按照图3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解决上述问题后,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小敏同学决定重点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他和小军依次选取了物距为50 cm、40 cm、30 cm、20 cm的几种情况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请就小民和小军的这一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发表你的见解和建议.

解析例9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中,A、B、D三项无探究意义,且探究的目的相同,只有C项中的问题相对较有价值且可探究.故本题答案选C.例10中,(1)1,2,3,5,6,4;(2)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3)应该在凸透镜3倍和2倍焦距之间,多找几个物距多次实验,确保得出数据,比较完整和可靠.

点评例9是继去年中考后再次将科学探究题放在选择题中,难度虽然不大,但说明探究题的触角已延伸到各种题型.例10侧重科学探究中的评估、交流与合作两个环节,试题在新的情景中注重对过程、方法的考查,克服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死记硬背.从中可看出,平时教学要重视实验探究,纸上实验、机械记忆的背实验已不行了.

总之,2011年济南市中考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关注科技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试题新而不难,密切实际,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融于其中,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物理与考生的距离,使考生感受到学物理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试题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有你,冬日也温暖 下一篇:Tourismandsightse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