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持续成长内在驱动因素

时间:2022-10-15 01:49:19

中国大企业持续成长内在驱动因素

摘 要:许多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便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辉煌一时的诸多企业都纷纷沦为亏损、倒闭或发展停滞。如何保持持续成长已成为中国大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试图探究中国大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驱动因素。首先对企业成长驱动因素理论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在简述中国大企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企业持续成长的五个内在驱动因素,包括创新、人员、质量、组织制度与风险控制,接着构建持续成长驱动体系,最后提出了对中国大企业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大企业;持续成长;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018-07

引言

大企业在各国许多产业部门中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处于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市场秩序的整合上,而且还在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当今世界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集中体现。因此,扩大大企业的规模,保持其持续成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不二选择。

2007年7月23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最新排名。此次中国共有30家企业入围,其中内地企业为22家,而1995年中国企业第一次参评时,内地企业仅有中化公司、中粮公司和中国银行三家入围,到2002年有11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到2010年共有57家中国内地企业入围世界企业五百强,入围数量每年都有稳步地增长,但相比于中国企业的总体数量而言,仍显得少之又少。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冲击世界五百强的道路上,中国大企业无疑是竞争的主力军,如何担当起这一重任,成为中国大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许多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便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辉煌一时的诸多企业,例如秦池、巨人、三株、德隆、亚细亚等民营企业乃至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都纷纷沦为亏损、倒闭或发展停滞的企业。可见,持续成长已经成为中国大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成长对中国大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上展开,试图探究中国大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大企业持续增长内在驱动模式,最后提出几点对中国大企业的建议。

一、企业成长驱动因素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回顾

1.企业成长驱动因素理论。企业的成长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经营管理水平等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运用。1959年,美国女经济学家安蒂思·潘罗斯编著的《企业成长的理论》一书首次把研究目标锁定企业的成长,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动态活动来分析企业成长的动力所在。潘罗斯认为企业成长理论的目的在于确定是什么重要因素在扩展企业的生产性机会并推动它的变化,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潘罗斯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看做关键变量,且认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力量也是限制企业成长的因素。

Alfred Marshall 认为,决定企业成长的内部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能力等。Schumpeter 认为,企业成长的推动力在于“创新”机制,创新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D Storey(1994)的研究指出,企业家、企业和战略共同影响企业成长。只有当它们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时,企业才能实现快速成长。Solvay 和Sanglier (1998)则指出,公司成长取决于长期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周期变化导致的短期需求波动这两个因素。Cardozo 等(2000)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体系,包括七个影响变量。

通过对企业成长相关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目前对企业成长驱动因素的研究,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鲜有针对大企业持续成长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那么驱动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大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把企业比作生物有机体,认为其同样有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的一种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企业成长阶段模型。许多国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通过构建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具体介绍(如表1所示)。

国内学者唐海滨在1993年出版的《企业生命论》一书中,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学者陈佳贵提出的模型,以规模大小作为纵坐标,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两种类型,并依次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同时还描述了企业的三种成长方式:欠发育型(类型A),正常发育期(类型B),超前发育型(类型C)[1]。

基于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所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对照中国大企业所处阶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具体(见表2)。

二、中国大企业特征分析

1.中国大企业的界定。对大企业的界定,通常都是从规模的角度出发,规模巨大的企业即大企业。但如何才能称为规模巨大,需要我们选择合理的评价标准,而评价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目前国内的研究,至今为止尚没有制定出普遍认同的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属于大企业的标准。

美国《财富》从1994年起评选每年世界五百家最大企业,“世界五百强”是国人对其“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由于美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财富》杂志本身的巨大号召力与影响力,“世界五百强”逐渐成为国际范围内大企业的评价标准。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不同组织机构也对世界大企业进行排名,例如英国《金融时报》也每年对世界大企业进行统计排名,同时国际性的行业协会也会每年对其行业企业进行排名。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属于大企业,可以根据其是否已经进入公认的“企业排名”或进入行业权威机构评选的大企业名单[1]。

在中国,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2002年,首次向社会公布了中国企业五百强年度排行榜,“中国五百强”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在衡量大企业的评价标准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虽然就数目而言,“中国五百强”只占国内企业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国民经济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2—2006年间,中国企业五百强的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攀升。这一数字2002年为63.64%,2006年则达到了77.6%,五年间提高了13.9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3.49%。该数值的上升充分反映出中国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加大。

上一篇: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发展策略 下一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考试改革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