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

时间:2022-10-15 01:46:01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国民幸福指数的关键因子,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在课程改革带来教学方式大变革的背景下,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认识环境、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成为中学地理教师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生本教育思想、框架式教学理念和乡土地理教育模式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生本教育 框架式教学 乡土地理 环境教育

一、 开展小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主题活动的核心是环境保护,就是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归纳、分析环境现象和环境问题,再形成自己对环境现象的认知和结论,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种环境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它紧密联系课堂内容,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良好。如在学习《水资源》这一节课时,课前安排A、B两个小组对学校中的水浪费现象进行调查,例举学生中间不良的用水习惯;同时组织C、D两个小组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我临淄区的水资源总量、利用和污染情况;E、F两个组则负责收集当地居民(其父母)对我区水资源状况的评价。在地理授课环节,按照“学展点练”互动四连环教学流程,各任务小组“你方唱罢我登场”依次展示,面对展示的问题,各小组结合教学内容,探讨如何有效防止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的发生,最后形成对策结论。并结合学校进行的环境教育手抄报比赛活动,各小组制作“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手抄报。这样的环境教育形式改变了以往呆板的讲授为主的模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发挥“情境式支架”教学理念支撑作用,加强环境教育

情境式支架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学习的“学习场”,让其在“自主探究”的文化心理过程中展示生命活力、呈现生活内涵、回归生态和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契合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念,强调了“教”的支持、引导、协助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环境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将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发言讨论。例如在学习“工业的空间布局”这一教学内容时,要保证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破坏或者微破坏,就必须安排好各类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可以假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投资者,都想投资建厂,那么在建厂之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应该发展哪一类企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例如水泥厂、造纸厂类型的企业,还是发展产出效益高、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的高新技术类企业?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选择厂址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按照他们的特点会对环境带来那些影响?最后,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我们应该如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这样学生可以进入情境,进行思考探索。通过这种情境支架,有助于将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活跃学生思维,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地理知识及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有争议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三、推进乡土地理的学习,利用“身边事”落实环境教育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事例,加深他们认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暑假进行家乡环境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调查,并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对策,形成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到有关部门获取相关的资料等措施,可以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直接的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还可以使他们从更加关心家乡的环境、热爱家乡的环境。既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性,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要体现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地关系。在讲授“土地资源的保护”这一内容时,教材活动题要求学生对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写一篇短文,在班级的宣传栏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类似的还有在“水资源保护”这一教学内容中要求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并评价家乡水资源的情况,同时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措施。这些乡土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人地和谐观念。总而言之,教师要归纳整理教材中安排的联系乡土的实际活动,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加。

教学理念崇尚“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探究法、比较法、问题式等等。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大胆探索,最大化发挥初中地理课堂的环境教育功效。

上一篇: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下一篇:教育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