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的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2-10-15 12:20:32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的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 要 本文对评价指标的含义、设计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对能够反映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评价指标进行初选、筛选、优化等步骤,最后确定了15项指标,以期为教练员的选材、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排球 专项体能 评价指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和查阅大量有关排球专项体能、训练及现代训练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

2.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通过函调,请专家、教练员对指标进行重要程度认定,提出更好意见,为指标的筛选、优化提供依据。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二、专项体能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评价指标的定义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它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术语,评价领域借用这一术语,以目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将目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因素,通过评定这些因素来反映目标的整体特征。所以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

(二)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选取指标和制订指标评价标准时应该实事求是,要注意掌握指标体系在结构和内涵上的客观正确性,每个指标如实反映客观本质,指标应体现广泛、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求。

2.简捷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满足完整性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指标的数量。这样一是使评价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二是可以减小工作量便于评价数据处理,可以避免繁杂。

3.相对独立性原则。尽量使各项指标之间互不相容,每个指标都独立地提供信息,不能有重叠关系,避免冗余指标的干扰,保证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者针对基础指标知道如何去判断,可以较容易地给出评价意见。对于能够保证有数据来衡量的指标应尽可能用数学公式来测评,对于不宜或难以直接量化的定性指标应有明确评价标准以便二次量化。

(三)指标的筛选程序

本文经过初选、专家评定和统计优化三个程序,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将第一次筛选的指标,按身体形态类、运动素质类、身体功能类和健康水平分别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专家问卷对指标进行精选、优化。

1.初选

(1)收集已有的相关指标作参考。收集目前已有的体能评价方面的指标,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作为第一手参考资料。在收集现有指标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收集了有关排球体能评价方面的各种指标体系。

(2)确定一级指标。根据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目标的主要方面,考虑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身体形态、运动素质、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

(3)确定二、三级指标。根据自己的评价要求和研究资料,按照一级指标逐层次罗列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长度、围度、身体成分,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感觉机能,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弹跳力、耐力素质、灵敏与协调、柔韧,既往史、现病史。

三级指标包括身高、指距、臂长、手长、小腿加足高、足弓高,颈围\胸围、小腿围\大腿围、上臂放松围\上臂紧张围、头宽\头长×100、踝围\跟腱长×100,克托莱指数、维尔维克指数;伊文考夫测试、心率、心律储备、心功能指数、血型,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呼吸频率,视野的测定;引体向上、俯卧撑、卧推、深蹲最大值、收腹据腿、羽毛球掷远、实心球掷远,30米跑、60米跑、10秒步频、5米往返跑、36米移动、 “米”字移动,助跑摸高、原地起跳连续摸高、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蛙跳,400米、800米、6球测试、300米,反应时、一分钟单摇跳绳、一分钟双摇跳绳,劈叉、立位体前屈、转肩距;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恢复情况。

2.指标的筛选

在初步列出的指标中一般都存在着相互重叠、相互包含的指标,还可能存在对于排球运动员体能水平评价作用不大的指标。对部分指标进行删除和合并。通过专家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对指标进行精选、优化,最终得到评价指标。

三、结论

本文根据客观性、相对独立性及可测性等原则,经过初选、专家筛选和优化三个过程,得到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包括身高、指间距、小腿+足高、基础心率、30秒仰卧起坐、羽毛球掷远、助跑摸高、体前屈、36米移动、6球测试、克托莱指数、伊文考夫测试、心率储备、踝围/跟腱长×100及伤病情况,共15项。

基金项目: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JY022。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0.

[4] 金宗强,葛春林.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

上一篇:2012―13赛季NBA总决赛双方球队防守技术对比分... 下一篇:跳远助跑中的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