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的形和意

时间:2022-10-15 12:08:11

建筑空间的形和意

摘要:我们把建筑做如此的认识,它的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从虚实两个方面把建筑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把握建筑与环境、与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深入对建筑整体的认识,理解虚实之间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建筑;空间;形式;意境

建筑中虚的部分―空间,一直是建筑的重点所在,建筑原来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便在于建筑的空间性。建筑是人类的生活活动环境,它的存在不外乎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空间都可以说是建筑的“主角”。

关键词:建筑、空间、形、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这段名言道破了空间的真正意义,一直为国内外建筑界人士所津津乐道。其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有”因为有物质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取用这些物质,这种情形对人而言就可以称之为“利”。“无”虽然没有物质存在,却有空间供我们使用,这种情形对人而言就可以称之为“用”。古人崇尚以心法达到“无”的境界,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境界。实际上,现代科学也广泛使用“无”的概念,物理学上的“虚功原理”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可惜的是,现代科学一直不敢将“虚功原理”推向宇宙整体,以致于在解决宇宙起源的问题上一直滞步不前。古人将“有”作为宇宙整体,将“无”作为宇宙整体的对立面,解决了宇宙起源的问题。“无”虽然是什么都没有,却是宇宙学中的宇宙天枰上的不可或缺的砝码。

空间,辞海中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空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是无限的,无边无际,就每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言,则空间又是有限的……”。空间是指与实体相对的概念,按照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凡是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空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空间又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古罗马著名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实用、坚固和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其中实用便是指建筑的目的性,即建筑所创造的空间是否符合建造的目的。人们建造房屋,总要有一定的目的,获得实用的空间是主要的目的之一,建筑的起源便是原始人类为了遮蔽风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寻求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空间。

建筑空间的形和意不外乎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生活、行为与思想。显现于外的为形,蕴藏于内的为意。建筑空间的形与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成功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所体现的“形”和“意”,应是互生互助的关系,二者相得益彰的结合,共同成就了建筑空间的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建筑形式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而且有着主观性。人类对建筑在物质功能上原发性需求,关系着材料结构和构造物理,属于建筑形式的客观范畴。

中国古代哲学“形神论”中关于形和意的关系论述道:“夫形者,生之舍也”,这里的“生”即指“神”和“意”,其意思是说“形”就好像容纳“神”与“意”的房舍。同时又指出“形具而神生”,有了形式,其意义自然而然产生;“意寓之于形”,意义是通过表现形式来得到具体体现的。但是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神”,在具体处理上,应以神制其形,“神制则形从”,倘若徒有形式,则将导致“形胜则神穷”。

建筑空间的形意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形式不能脱离内容而虚假表现,反之内容又必须依赖一定的形式而存在。南朝范缜在《神灭论》中更把神形视作统一体,文中说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形是依附于建筑实体之上、表达一定内容、传递一定涵义的情感符号。那么空间中的形和意之间,盲目的夸大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任何形式都有相应意义,绝没有不含意义的空洞形式,只是所表达的涵义有深有浅罢了。通常有的形式比较外露,偏重于直观的名示,而有的形式比较隐晦,偏重于含蓄的暗示,尽管设计者赋予这些形式的涵义有深浅的不同和多少的差异,但都毫无例外地皆有用意,否则就不成为设计了。例如建造任何建筑,首先要赋予它功能的涵义,不管这个功能是实用性的还是观赏性的。当代建筑的流派纷呈,不管何种派别,理性的或是感性的也好,粗野的或是文静的也好,还是高技的或是古典的,无不是在追求一种能表达个性情感的建筑形式,都是在用形式语言说话。

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建筑空间的形态最先为人们所感知,其形式是唤起人们暂时神经联系的纽带,也能传递某种情感,但它在人们头脑中维系的时间是暂短的,也有时效老化的问题,甚至终有消逝的一天,然而其意义却经久不衰、与世长存。例如历史上巴比伦王国的宫殿、我国的阿房宫、圆明园、大观园,甚至鲁迅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虽然它们的形体已经不复存在,但其传说流传至今,人们对其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感知,其意义却有永恒的价值,给人留下永远的想象余地。

需要说明的是,形式美和艺术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具有艺术性的建筑空间都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但反之却不尽然,符合形式美的建筑空间不一定具有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形式美只是建筑空间本身的外在表现形式符合统一、变化、韵律、均衡等有关形式美的法则,而真正具有艺术性的建筑空间一定要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要有“意蕴”。

建筑空间的形式是唤起人类暂时神经联系的纽带,也能传递某种情感,但它在人头脑中维系的时间是短暂的,也有老化的问题,甚至终有消逝的一天,然而其意义却经久不衰、与世长存。如历史上巴比伦王国的宫殿、我国的圆明园、阿房宫,大观园,虽然他们形体不复存在了,但其传说流传至今,人们对其形象并没有具体感知,其意义却有永恒的价值,给人留下永远的想象的空间。

我们把建筑做如此的认识,它的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从虚实两个方面把建筑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把握建筑与环境、与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深入对建筑整体的认识,理解虚实之间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形式与内容应该相统一,形式不能脱离内容而虚假表现,反之内容又必须依赖一定的形式而存在。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我们在今天的建筑空间创作中也应形神兼顾,不可偏重于某一方。

上一篇: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工作 下一篇:住房公积金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