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15 10:51:09

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西部贫困偏远山区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各行政区域水利设施未形成整体抗旱防洪功能、缺乏连片调节效应是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西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和局部,更要着眼于未来和全局,结合西部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实际,综合运用各项扶农助农政策,实施整体连片推进,才能使中央利国利民举措产生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所以,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对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做出以下探讨,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读者借鉴。

[关键词] 西部贫困偏远山区 水利 工程建设 工程性缺水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是以山丘地形为主,水库工程分布于不均,且较为偏远,几十年来,这些小型水库工程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加上经过50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因素,也给工程管理方面带来不少问题。

1、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旱情主要特点和影响

西部贫困偏远山区属于我国降水相对丰富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均在1000mm以上,西部地区许多地区属于多风且风大季节。降水异常偏少导致江河来水较多年同期减少严重,水库、塘坝等水利工程蓄水严重偏少。长期无有效降水加之气温偏高和多风风大等,不仅导致土壤水分难以得到补充,而且土壤失墒严重。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旱情最严重时,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亿亩。众多水利、山塘、水窖干涸,山泉枯竭,导致大量居民和大牲畜饮水困难。严重的干旱灾害造成夏粮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经济作物也同样因旱灾几无收入,导致粮食问题没了依靠。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长年的久旱无雨,加之气温偏高和多风,致使森林火险持续偏高,森林火情、火灾频繁发生。连工业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2、西部贫困偏远山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库的病险问题尚未全面整理,开发工作薄弱。

对山区居民实用有效的中小水利工程不足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已有的中小水库病险问题也尚未得到全面整治,山区居民干旱灾害脆弱性未能得到减轻。西部地区地区不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极低,而且山区地下水资源勘察、规划及开发工作薄弱问题在应对西部地区地区特大干旱灾害中充分显露。

2.2制度改革不规范,蓄水、用水问题显现,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治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旱区农村供水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水费征收标准低,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管护困难。许多村庄的蓄水池、小坝塘靠天蓄水,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尚未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山区农村,旱情发生前一些村民不重视水利设施管护,不注意节约用水,在旱灾发生时面临无水可用。

2.3水利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实施困难。

如农村塘坝、小(二)型工程除险加固投入偏少,对在县域中具有骨干性的小(一)水源工程,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工程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困难重重,项目迟迟不能上马,不能发挥效益。小型水源工程和山区“五小”工程往往是解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效益最为直接的项目,但是问题不少。

3、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思路

3.1制定水利连片建设规划

应结合西部贫困偏远山区生态安全战略部署、主体功能区划等要求,按照“宜县则县,宜市则市,宜省则省”的原则,科学确定水利规划和建设单元,以利借助集中连片扶贫政策机制,适度集中资金、物质、技术等要素,形成合力,增强项目辐射力,促进资金投入效益最大化和设施功能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趋同的区域内工业化、城市化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制定覆盖整个区域的水利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和约束性,切实做到各个层级、各个“板块”规划相融合,并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和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体系相衔接,以利分级、配套、衔接等责任得到落实。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有利于地方政府间合作实施水利建设的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在一定区域内、一定层面上“打捆”实施项目,杜绝“撒胡椒面”现象的出现。

3.2扎实抓“小”、着力抓“大”

在坚持“尽快建设一批水利、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的基础上,根据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设施配套性差、功能不强的实际,批准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与现有的和规划中的中小型水利设施有机融合,形成完善的配套渠系,大幅度提升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体系抵御旱洪灾害的整体能力。允许地方政府将分散的中小型水利项目合并为整体项目上报立项,以利中小型水利项目按照国家和区域水利发展总体政策框架要求协调推进,以实现抓紧“小”项目快速发展、抓牢“大”项目有序实施的目的。

3.3全面拓宽贫困地区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应按照“公益事业政府办”的原则,着眼于西部贫困偏远山区经济普遍不发达的事实,明确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立项和出资的责任,并依据立项的权力层次来“挂钩”相应的出资义务,使贫困地区水利建设得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制定税收、保险、政府担保等优惠政策,引导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性产品,加大对民间自主小型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水利设施纳入国家水资源储备战略,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益补偿制度,将水资源资本化,授权地方出让,各级政府合理计提出让金,专项用于水利建设。要求水利企业按照水资源地实际需求,平价供应生产生活用水,以利水资源地发展产业,培植后续财源。

3.4探索建立连片管理机制

应根据水利设施功能覆盖范围,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主体,着力解决“重建轻管”和“各自为阵”现象。功能辐射效应跨行政区域水利设施,应在明晰产权,明确政府及集体、个人权利义务的前提下,以政府联席会、高层次行政部门为领导,企业或相关机构具体操作执行等方式进行管理,并建立长效政策机制保证管理效能。功能辐射效应未跨行政区域水利设施的管理,应以行政首长负责制、政企(村)间合同制等方式予以加强。

3.5坚决杜绝“形象工程”

应明确基层政府对水利建设项目规划和论证的责任,只赋予其评审当地承接项目经济社会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协调下级与上级之间的关系等权力,水利项目规划立项权明确由较高层级政府承担。要求各项目主管部门和较高层级政府对水利建设项目加强综合评估,并实行全过程监控,准确把握水利建设项目成本信息,按照实际需要拨付资金,严防水利建设成本“虚高”,防止“胡子工程”、“烂尾工程”出现。

4、结语

笔者根据上述内容,对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把握人均供水量这一关键指标,科学设置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第二,明确重点,优先集中解决特旱、严重干旱地区缺水问题。第三,统筹考虑,科学布局水利建设项目,做到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提、引、输工程相结合。第四,建管并重,统筹考虑管理、节水、治污等问题,保障已经建好的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第五,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各级资金支持力度,多方筹措,抓住机遇,采取非常之举解决非常问题,推动西部贫困偏远山区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地球物理勘探在沙漠地形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探索HIS统计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