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蛇岛 8期

时间:2022-10-15 06:32:46

世界奇岛

蛇岛,又称作蟒岛、小龙山,是渤海湾中的一个小岛。因为岛上生存着2万余条单一种类的蛇—蛇岛蝮蛇而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奇岛。

蛇岛主峰海拔215米,面积仅73公顷,是一个略向东北倾斜的单面山,由山脊顺斜面向东北、东南形成六个冲沟。岛的四周海岸几乎全是直立突出的悬崖,有大量的倒石堆、碎石堆、海蚀柱与海蚀洞。在岛的东南部,有以鹅卵石铺成的天然海滩。

蛇岛气候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和海洋影响比较明显。岛上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5℃左右。最冷月为2月,最热月为8月。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多集中在6、7、8三个月。

在很久以前的的地质时期,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是连在一起的一块陆地,即所谓的胶辽古陆,蛇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山包。经过几次地质运动,特别是距今2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发生了下辽河断裂下陷,海水由黄海涌入,胶辽古陆成了一片,未被海水淹没的山峰露出海面,成了岛屿。蛇岛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蛇岛形成后,又经过了几次海退海进,蛇岛时而和大陆连在一起,时而孤立在海中,而蛇岛最后一次孤立于渤海之中,距今大约15000年左右。

蛇岛与大陆分离之后,岛上没有淡水,也没有外界的食物补充,绝大部分动物无法适应这种环境的突变,纷纷死去。而蝮蛇凭借其极强的忍饥耐渴能力,慢慢适应了环境并开始寻找新的食物。

蛇岛恰好处在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线上,一些小型鸟类要在蛇岛上稍作停留,补充食物和能量之后才能继续飞越大海,它们就成为了蛇岛上惟一的外来食源。蝮蛇在陆地上就有捕食鸟的习性,经过数万年的适应,这种本领被发扬光大,加之岛上又少有蝮蛇的天敌,其种群得以繁衍至今。

关于蛇岛上蝮蛇的分类,多少年来意见不一。日本人森为三(1932)将蛇岛上的蝮蛇鉴定为与分布在西伯利亚的中介蝮为同一种,此后,木场一夫(1938)、伍律(1980)亦认为蛇岛上的蝮蛇为中介蝮。

1978年~1979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蝮蛇分类学研究课题组赵尔宓教授登岛,就蛇岛蝮蛇分类与起源问题进行了科学考察。课题组通过3次登岛考察,采集了蛇岛上蝮蛇的标本,并与陆地采集的蝮蛇标本在表征性状、蛇毒成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蛇岛“蝮蛇”不是中介蝮,而是蝮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蛇岛蝮。

这就意味着在整个地球上,只有蛇岛上生活着蛇岛蝮这种独有物种,而且集中在这么一个小岛上,数以万计,种类单一,历久不衰,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蛇岛的蛇到底有多少?这也是长久以来人们关心的问题。1932年和1933年,日本学者长谷川秀治和小林胜调查后得出的数据分别是50万条和10万条左右;1957年和1974年我国生物学家伍律和季达明教授的结论分别约为5万条和2万条。

1982年,蛇岛保护区总工程师黄沐朋带领科研人员,采用重捕标志法,在春、秋两季对蛇岛进行全面踏查,综合两次统计,估算蛇岛蝮蛇种群数量在9000余条,种群数量降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点。

1989年,采用同样的调查方法,估算全岛有蛇1.4万条左右,种群数量有所回升。

2005年~2006年,蛇岛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采用重捕标志法,历时2年重复4次,对蛇岛的蛇岛蝮蛇进行群数量调查。结果显示,蛇岛当时有蛇2万条左右。

蛇岛蝮蛇的主要食物是小型候鸟,那么,它靠什么来捕捉鸟类呢。这就要说到蝮蛇捕食鸟类的精良武器——颊窝和毒牙,颊窝由于对温度十分敏感,称为“热测位器”,它不但能在一定距离内分辨出0.001℃的温度变化,而反应速度不超过0.1秒,还能确定发生热射线物体的位置。借助这种“热测位器”的帮助,凡是通过蛇身边的温血动物,就一定会被发现。当鸟飞过身边时,蛇岛蝮会突然出击,咬住鸟类,通过毒牙将毒液注入到鸟的体内,致其死亡。多长时间死去,这取决于蛇排出的毒液量的多少和被咬鸟的大小。如被咬鸟类较小,排毒量又大,被咬后几秒钟即抽搐死亡。

蛇岛蝮蛇的活动非常有规律,一般是天刚亮的时候就陆续上树或盘在岩石上,8点以后至10点左右逐渐离开,下午3点以后又回到捕食地点,直到7点左右再离开,天天如此,这就跟人们准点上下班一样。这种活动规律和鸟的出现时间有直接关系。每天迁徙经过的小型鸟类的活动高峰是早晨及傍晚,蝮蛇也随之出来捕食。中午鸟类出现得少,加之气温升高,蛇也就下树休息。

一年之中,蛇岛蝮蛇在3月中旬开始出蜇,从4月下旬起,随着小型鸟类的增加,蛇岛蝮蛇进入活动旺季,直到5月达到高峰。6月~8月中旬,尤其是7月,小型鸟类较少,蛇岛蝮蛇随之处于夏眠状态。8月中旬,随着小型鸟类由北向南迁徙路经蛇岛,蛇岛蝮蛇又开始活动,9月~11月上旬又达到一年中的第二个活动高峰。10月中下旬以后,蛇岛蝮蛇随着气温降低,开始陆续入洞进行冬眠,到11月下旬,正式进入冬眠。

科研人员在岛上考察的时候,曾于1973年和1978年,先后作过蛇岛蝮蛇的标志“流放”,即由甲地采捕的蛇,作标志后放于乙地,观察其是否返回原栖息地。如1973年9月20日,将自第二沟采到的蛇岛蝮蛇,选雌雄成体各4条,分别作红、黄不同标志,“流放”于第一沟东坡下段。经12天后,竟于第二沟东坡中段,捕获一雌,此蛇已从“流放”点,向原栖息地方向爬回约300米以上路程,且爬越一个宽阔崎岖的山脊。又如1978年6月6日,自蛇岛顶峰地段所采之蛇中,选10条作了标志“流放”于第五沟,至6月15日,在原采获地附近的树枝上见到5条,即l/2已爬回原地,“流放”点距此约500米路程。由此说明,蛇岛的蛇岛蝮蛇有回归习性。

陆地上大多数的蛇为卵生,蛇卵靠自然温度孵化。但蝮蛇为了适应北方气温较低等因素,进化成了卵胎生的繁殖方式。也就是说,受精卵成熟后不产出,一直留在母体中孵化,但胎儿的营养仍由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上的联系,母体只起保护胎儿的作用,直到卵孵化出小蛇被排出体外。

陆地上食物充足而且多样,能够满足幼蛇生长的需要,因而蛇每胎产的小蛇很多,且相对较小。但蛇岛上空间有限,食物匮乏,蛇岛蝮蛇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每胎产的少,平均4.18条,而且幼蛇生出来就比陆地上的胖、大,产下来肥满度差的,很难活下来。幼蛇出生后就会上树捕鸟了,同时也会吃些蜈蚣、鼠等。

食物是制约蛇岛蝮繁殖的最主要因素,经研究发现,蛇岛上的成年雌性蝮蛇每年只有25%参加繁殖,一条蛇每4年才生产一次。其原因在于,在蛇岛上获得食物很不容易,而雌蛇必须要有足够的营养积累,卵泡才能发育。如果这一年捕到足够的小鸟,营养充分了,蛇的肥满度够了,明年就能怀孕。但每生产一次都是巨大的消耗,个别的蛇生产之后甚至因衰竭而死去。因此,蛇岛蝮不能像大多数蛇那样每年都怀孕,吃不到小鸟的瘦蛇根本无法繁殖。

上一篇:秦岭飞鼠 2期 下一篇:佛坪观鸟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