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中药合理应用

时间:2022-10-15 05:42:24

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中药合理应用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的使用对有关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和使用。然而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在用中药进行治疗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以至于危及患者生命,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医务者们高度的重视。本文探讨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中药合理应用的对策,为预防及减少中药不民反应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0.引言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可造成患者不适及痛苦等副作用。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被认为“安全、无毒、有效、无副作用”。通常认为,中药药性较平和,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但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也存在不良反应,如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鱼腥草注射液导致患者过敏、休克等。因此,正确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中成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1中成药所致的消化系统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中成药制剂特别是口服药物出现最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血、严重者导致肝功能异常、肝损害等。如:复方青黛丸致便血,穿琥宁注射液致腹痛、腹泻,壮骨关节丸、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猪苓菌多糖注射液致肝损害。

1.2中成药所致的肝肾损害

泌尿系统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少及双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药物有清开灵注射液、蝮蛇抗栓酶注射液、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另据报道无肝炎病史病人,在服用壮骨关节丸、消银片、雷公藤制剂、复方青黛丸胶囊等中成药后,制药源性肝炎。

1.3中成药所致的变态反应

此为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也最高,其临床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以发热、皮肤过敏最常见,多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样皮炎,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疹面皮肤潮红、瘙痒、压之可退色。有时可见全身肌肤灼热如焚,或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还可表现为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休克。

1.4中成药所致的心血管系统反应

主要症状为:出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下降,雷公藤多苷引起粒细胞减少,银杏叶片引起虹膜出血,六神丸、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紫癜。

1.5中成药所致的其他不良反应

有低血压、皮下出血和四肢震颤、心律失常、水肿等。

2.中药产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

2.1辩证错误,用药失误

中医辩证是药物使用的依据和前提,辩证错误,将造成用药失误,然而在正常的中药剂量下,也有着不良风险。寒热不清,虚实不明,治疗上可能造成不正确用药,例如“寒者寒之”、“实者实之”等。很多中药自服而损害血液系统,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经过中医辩证,造成“证治不合”。

2.2药物毒性及剂量

中药不同于西药,每个包装上都标明药物的用量和用法,中药的使用是多年来临床研究实践的成果。药物本身有毒性,同时使用剂量过大,就会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对某些有毒药物必须要重视用量,医院临床医生在没有增加药量经验之下,不可滥用,不然会引起十分恶劣的后果。如:一名30岁男患者,癫痈病,医师所开处方为:瓜蒂30g,黎芦6g,常山30g,煎服之后发生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而此三味药的正常使用量为:瓜蒂0.6~1.5g,黎芦1~1.5g,常山3~9g。上面的处方严重超量,导致患者死亡。

2.3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条件影响,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种药材差别就更大。但目前由于管理上的不严和急功近利等原因,使中药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了成药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也有个别不法药商受利益驱使,不惜以假充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2.4炮制不当或煎法不当

合理炮制是关键,如药材未按要求炮制,或应该炮制而未炮制,就会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如临床需熟大黄或大黄炭,炮制不达标,使用后会导致腹泻。正确的煎药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要一环,如乌头、附子等入汤剂,必须先煎30~60min,以减少其毒性,如煎法不符,则可能有中毒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2.5中西药合用不当

临床上中西药合用是普遍现象,中西药合用增加了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反应的机会,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醉配伍用药,出现过敏性休克。

2.6患者自身因素

中药应用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尤其是妊娠、儿童及老年患者的用药。妊娠期妇女若用药不当可导致流产等。老年人、婴幼儿、肝肾疾病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相对较差,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敏感性体质及特异性遗传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与常人不同,也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3.中药合理应用对策

3.1健全药物管理制度

规范中药的制作、收购及销售全套流程,保证中药质量的优良。例如对高蛋白含量较高,遇高温而变性的药物,要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炮制,此外,可以用生姜、明矾等使生半夏毒性降低。另外,对毒性强的一些药物,要确保专门人员看管,交由专柜进行保管,记录好每次用途和用量,保证有据可查。

3.2了解患者实际情况

临床医师用药前首先掌握患者详细资料,如性别、年龄、相关病史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用药治疗,若患者为儿童或老年人群,应适当减少药物使用量,若患者病情较轻,可缩短疗程。

3.3提升中医师诊断与用药的水平

就中医师角度来说,应充分加强理论学习,严格根据辨证后用药标准为患者来开药,指导患者用药,在用法和用量上,要明确病因和机理,最后确定病因及治疗的方案。合理使用组方,避免滥用或错用的情况出现。

3.4合理配伍

中医辨证用药与中药方剂的“ 主辅佐使” 组方规则是确保安全用药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防止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根本方法。中药的使用应按照用药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医治,对症用药,合理设计用药处方,控制用药剂量和周期,防止滥用。对于用法特殊、需大量用药,要有理论和实验根据或由小剂量开始递增,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研究中药的合理性,为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3.5遵守药物煎煮要求

在进行煎煮中药时要按照不同药物使用要求,严格遵照先煎后煮的规律,进行定时煎煮。在使用中药过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进行辨证治疗。一旦发现药物对患者产生副作用,立即停止用药。

4.结语

临床治疗对于中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大量中药类注射剂已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这一过程中,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应慎重选择中药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重视中药不良反应信息的流通,尽可能保障患者药品安全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英,刘洋,马莉.《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评介[J].药物评价研究,2012,03:237-238.

[2]张国睿.正视中药不良反应及完善相关监测体系的探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3]李连达.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努力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A].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学术论文集萃[C].2012:2.

[4]罗山水,章新友,肖芬芬,李味味.中药不良反应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时珍国医国药,2015,01:240-242.

上一篇: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措施 下一篇:DF11内燃机车旅客列车平稳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