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3-10-16 10:48:40

正确的价值观篇1

[引起争议]对上述支出作何会计处理呢?公司的几名财务人员有着不同的见解:

张会计:应当将上述支出全部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14410万元,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王会计:应当将上述支出中的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计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摊销;剩余9910万元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52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李会计:应当将上述支出中的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和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耕地占用税、耕地复垦费、契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等630万元,合计5130万元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摊销;剩余9280万元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赵会计:赞同李会计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但建议应当将剩余9280万元在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9000万元、“道路”60万元、“围墙”20万元、“喷泉假山”100万元、“树木”100万元。对房屋、道路、围墙、喷泉假山、树木按照不同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田会计:同意赵会计对土地使用权及房屋、道路、围墙、喷泉假山等工程的会计处理,但认为赵会计将树木绿化成本100万元单列为“固定资产――树木”科目并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的做法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鉴于该企业系工业加工企业,虽然响应政府号召为创建园林式工厂植树绿化支出100万元,但该支出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建议按照现行通行的做法将该树木绿化工程支出100万元在工程完工后列入或通过长期待摊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深入剖析]针对以上几位财务人员争议,我们现做如下财务分析:

1、《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房产价值构成的差异:《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无形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亦明确规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目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

《应用指南》在“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中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人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由此可见,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房屋建筑物的账面价值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中不包含土地使用权的价值,由此会导致实施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税额前者高于后者,如采纳张会计的观点比王会计的观点导致企业每年多交纳房产税:(原值14410-原值9910)×80%×1.2%=43.2(万元)。显然,如因执行会计标准的不同而导致企业房产税税负的不同有失税法的公平原则,需要财政部、国税总局对实行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的原值构成做出统一明确的新规定,以确保税法的公平原则。当然,目前非上市公司只能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其适用的一种会计标准执行。

2、《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因此李会计认为,企业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相关税费630万元应当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而王会计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在“在建工程”科目的账务处理中指出,“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及应负担的税费等,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人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那么企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税费是否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的讲解中并未提及。《企业会计制度》(P21页)规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因此王会计认为,企业支付的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税费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不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由此可见,上述王会计的观点比李会计的观点会导致企业“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少计列630万元,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多计列630万元。当然,由此会导致企业在房屋使用期内每年交纳房产税的差异:630×80%×1.2%=6.048(万元)。

3、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会计将厂房与道路、围墙、树木绿化等工程成本统一计人了“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加大了房屋的原值,造成企业多计算交纳房产税,如按上述李会计的观点比赵会计的观点造成企业每年多交纳房产税:(原值9280-原值9000)×80%×1.2%=2.688(万元)。

4、工业企业在建造厂房的过程中须按照园林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的植树、植草等绿化工程,以净化和美化环境。该植物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企业建造的喷泉假山景观的作用类似,虽系公益性生物资产,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指出其规范的是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企业的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并不规范工业企业的植树绿化工程支出。在现实中一般工商企业的植树绿化工程支出在企业建造厂房中发生时多数企业计入了在“建工程”即厂房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正确的价值观篇2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正确的价值观篇3

敬爱的党组织: 讨论中余教授结合教材向我们讲解并和我们一起讨论了: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价值观是指人们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那么***员的人生价值观指的就是***员对自己人生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它回答了作为***人,在我们的人生中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追求的评价标准问题。在这一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为党员的社会活动和实践,价值主体是党的事业、党的领导、建设、任务、党的形象、威信的维护、先进性的发挥、凝聚力的增强、执政能力的提高等,但最高最重要的价值主体还是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党员一切的活动实践中最根本、最崇高的目标就是服务于人民。因此,作为一名***员就应该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一名***人应有的人生价值,坚守全心全意,诚心诚意,不怕牺牲,甘愿牺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好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用户和理解,才能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通过讨论我深刻理解了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员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理应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现阶段我要从现在、从小事做起,要立足于学生的本职把学业搞好,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精神,尽自己的力量贯彻和执行好党和组织的决策,服务号周边的同学老师,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正确的价值观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价值观渗透几点做法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它不应只是冷冰冰的知识传习,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受教育者塑造完善人格、营造完美人生的过程。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作品中感染学生。

阅读文学作品与影视教育都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重要手段,受客观条件限制,影视教育现在还很难普及,因此,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有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中学语文教材注重德育渗透,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例如:《生命生命》、《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一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积极上进的思想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目的就是引发学生对生命思考的,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和误解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去面对。

对于课外阅读中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受感染,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比如在训练《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这篇课外阅读时,我并不仅限于回答材料后面的题目,而是让学生对"美"进行讨论,学生反应热烈,从而让学生明确内在美的重要性,使学生改变了穿名牌、染发才是气派的错误思想。又比如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向同学推荐路遥《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让这些懵懂世事的学生从作品中受到了深刻的感染,深知奋斗才是人生过得充实的主旋律。在阅读中渗透德育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确立正确、鲜明、集中的主题,在提高学生写出作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文是了解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可以让我们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助于我们及时进行引导,如在写《毕业班了,我…》一文时,大多数同学都能认识到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头,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斗志,但个别同学却悲观、消沉,有的认为自己基础差,从而失去信心,有的还保持在一种无所谓的状态。对于这些情况,我对于好的进行表扬,在班上向同学渗透;对于差的私下进行交谈,并用实例纠正他们错误观念,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在学习路途上屡战屡败,让他感到前途一片黑暗,消积对待中考。针对这一现象,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这些故事让学生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同学写后记,总结自己在各方面的得失,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如一位同学在写完《变》作文后,写道:经过这一作文课,我认识到了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变化,人也在变化,父母亲所走的路已经不再适合我,我们应有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追求,更丰富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在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作贡献。可见其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在观察、收集资料着启发同学思考

新课标要求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老师,只能担任组织者的角色。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报纸,收集材料,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写成读后感,挖掘自己内心的独到的体验。还记得一次收集作文材料(有关环境保护的话题),我首先让学生去海沧各个地方收集不爱惜环境的事例,让他们张开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并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带到课堂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就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表了看法,让全班同学领悟一个真理:城市美如画,全靠你我他。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对他们来说,无疑又给自己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

正确的价值观篇5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不足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和道德行为品质,决定着人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和价值目标。大学时代是青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

1 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格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当代中国,爱国不仅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情操,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它的最高境界应体现为知行统一,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同时还要克服狂热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只有这样朴素的爱国情感才能上升到深刻的理性的爱国情操,成为人生恒久的动力。大学生要树远大理想,立报国之志,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多、思想观念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理应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要锻炼品格,磨砺意志,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2 应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和重要转折点。正如所说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十分珍惜难得的在校时光,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大学里的主动学习,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性,有些学生开始逃课,厌倦上课,尤其在看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工作难找、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作为大学教师,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不仅如此,还应多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拓宽思路,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主要任务。要有学习的主动性,从所学的知识中找到乐趣,运用正确的、辩证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要加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增强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各种挑战。学习是一件既非常艰苦、又充满快乐的事,必须日积月累、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传统,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具有不懈的进取精神,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3 认真进行思想素质的提高,强化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强化责任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自私和任性。对于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学生。对于质疑的问题,要有明辨是非的思想观念,要勇于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监督,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与成长。

4 明辨是非,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要有明辨是非、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乐观的精神、最积极的思考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

往往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总将问题归结于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要经历许多曲折;平时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受到别人误解和抱怨。这时尤其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心态、一种坐看风云起的大将风范。面对挫折与困难,要善于看到光明,把不利因素看作是对自己人生的考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通过奋斗,破解难题,化解风险。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现在各种“文化”和“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甚至有的学生沉迷其中。对于此类的思潮,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否则,在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受到一定阻力。平时的一言一行反应了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在学校期间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养成良好的自身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5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去学校餐厅、图书馆、校外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地进行勤工俭学等等。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能够帮助别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军训、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的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新闻、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就必须把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制化,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某些价值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05).

[2]谢俊峰.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高校安全稳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

[3]王本常.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成才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7(01).

[4]杨建华.再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汉文版,2008(02).

[5]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04).

正确的价值观篇6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因材施教,努力开拓学生的实践空间,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实习就业的方向更加明确。本专题的三篇论文对学校构建的特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做法和效果,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树立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取得成效分别进行了介绍。

【摘 要】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从事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它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职业价值观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往往起到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提高职业规划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学校

由于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这些评价形成了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并影响着个人对就业方向和具体职业岗位的选择。因此,认真分析和了解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对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职场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越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就越了解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寻求什么,他的生涯发展目标也就越清晰。

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尚未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时,已经必须面对就业和择业的困扰,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充分暴露了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冲突。中职生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可塑性较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实现职业理想。

一、影响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水平

中职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开始寻找自己认同的方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对职业规划开始有了模糊的认识。但是他们在认知自我和社会方面还不成熟,在学习、生活中情绪化严重,责任感不强,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观察、分析和判断职业,对职业的认识不足甚至是认识错误,职业价值观狭隘、缺失。

(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素质及期望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及期望影响着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方向,也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实际性。

首先,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形成了学生不同的金钱观。来自家庭的对金钱的体验使得很多中职学生对职业的经济收入有过度的期待,不注重职业发展的长远性和自身实际价值的实现,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空间狭窄。

其次,家庭成员的素质和期望决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方向。很多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把实现家人的期望作为自己职业的方向,而许多家长在经历了社会实践后,对孩子的期望融入了过多的功利性和社会性,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客观实际。

(三)学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倾向和教师教育水平

职业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是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校园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否浓重,教师是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先进的职业指导等,都影响着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

(四)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文化观念的交融

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手段介入社会生活,职业学校学生接触到非常多的信息,思维呈现多元且片面的发展。他们往往缺乏判断,难以正确地辨别事物的利弊,选择职业时只考虑眼前利益,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自我。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观的内涵,避免职业规划的盲目性

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实现的前提条件。

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主要有: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和选择的是什么?哪种职业是自己认为好的职业?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要舒适轻松的工作,还是要高标准的工资待遇;要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要安稳太平,当两者冲突时,最终影响我们决策的往往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决定了学生的职业期望,影响学生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观,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和珍惜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在稳定的职业生涯中得到积累和提升,实现自我的发展。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包括多种要素,但各要素起的作用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观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职业选择要符合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心理测试帮助他们挖掘心灵深处的价值取向,找寻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使命感,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可行而长远。

三、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一)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

中职生在做职业规划时,由于受到社会上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不考虑自身实际,直接将金钱作为首选。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的关系,让他们明确,经济的回报与自身拥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是呈正比的。既追求高收入又贪图享受是不现实的,金钱的获得需要积累。怀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不正常的,更是危险的,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甚至误入歧途。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应理性地降低对金钱的期望值,把眼光放远一些,应尽可能地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作为毕业求职时的首选价值观。

(二)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关系

职业价值观、个人兴趣和特长是人们在择业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在确定价值观时,一定要考虑它是否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相适应。调查显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获得职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否则即使制订了职业规划的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现在的中职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这些严重影响了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集体和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忽略择业中的个人因素,只去尽社会责任,这样不但不利于个人,也是社会的损失。

(四)处理好名利得与失的关系

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属于破罐子破摔型,他们在社会和生活中奉行一个字――混,甚至还自我标榜清心寡欲,无欲则刚,认为人应该活在当下,这些都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以合理、合法、公正、公平的方式追名逐利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益,但它需要一定的度,该知足时则知足,该进取时则进取。

正确的价值观篇7

【关键词】价值观 高职院校 道德

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以来,学校的学生规模急剧扩大,这些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信仰和价值取向,同时,由于专业和年级的不同,他们的价值观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高职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问题,也是我们在考虑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职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缺失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对于集体利益的认可往往是体现在口头上的,并未真正落实在他们的实际行动当中。在遇到别人侵害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强调应当考虑集体利益,考虑如何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而在个人的利益上,个人权利意识日渐彰显,强调保护个人合理的自我利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大学生务实的特点,他们在强调集体利益的时候也在强调彰显个人权益,认为付出就应该要考虑有回报,他们想在义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2014年开始,为了贯彻中央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号召,全国各个高校陆续开通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尔雅”网络学习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相对于70后、80后而言,目前学院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相对来说会更低一些。大家一致认为90后追求物质享受、缺乏责任感、大局观差、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吃苦,这已经成为他们成人成才的桎梏。在这里,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去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确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要更多的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一致。例如,结合高职院校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不善言谈的特点,学生管理部门应该专门就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施了一些举措,利用每次班会的时间,让学生给学校和系部的管理提意见,给学生表达自我主张的C会;利用学院的“两课”教学,每次课前拿出五到十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自己的家乡或是开展一些时事述评。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然后通过具体的手段来弥补自己的这些不足之处,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契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人生目标。

第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正确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保驾护航。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管我们是在求学阶段,还是我们已经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随着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应该不断提升,成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研室,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用于辅导和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高校在招聘辅导员和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应该要求专门的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或是要求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证书。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的对待在此过程中问题,寻找到妥善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一个复杂的课题,仅仅期望通过一次研究就了解高职生价值观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对策是不现实的,关于高职生价值观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情。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核心价值体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样关系到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价值观正在形成完善的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最重要的力量。对于在大学生中占有很高比重的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不仅是关系到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如何育人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1982,(2).

[2]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Halom H Schwartz.人类价值观的结构和内容普遍性[J].林钟敏.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8,(3).

正确的价值观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择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87-02

大学生就业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关乎大学生家庭的生活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又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就业的P键所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选择的一些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和心理倾向。”[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就业体制的深入改革给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大学生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培育关乎“双创”发展战略的实现。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探讨了“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择业目标理想化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不少大学生由衷感慨未来理想工作与现实就业、生活压力形成的极大反差。现实中,很多大学毕业生择业目标过于理想化、就业期望值过高,没有了解和体认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想当然地以为凭学历和能力能容易地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薪金待遇、晋升前景、工作环境及其他福利条件等有着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当择业目标无法实现时,他们宁可选择待业也不愿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总的来看,当前许多大学生没有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专业基础、职业能力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状况,因而使其择业目标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择业标准功利化

择业标准是大学生做出职业选择的重要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助推了西方功利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渗透和蔓延,受其影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中日益突显。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过于看重短期的个人物质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利益。他们普遍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努力追求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较高的薪水待遇及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很少主动选择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边远、落后的农村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同时,功利化的择业标准使大学生择业时对岗位工作稳定性、工资、福利及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也有较高要求,像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薪水较高、工作稳定且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和地位的工作岗位十分“抢手”,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现象。实际上落后的城市、边远山区的艰苦环境也能使大学生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三)择业意向多元化

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敢于突破传统择业思维的束缚,更追求自由、自主择业,更强调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体制的构建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遇。他们有更多自主择业的机会,择业意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既有不少大学生追求稳定的“铁饭碗”性质的岗位,也有不少大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素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也有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志愿投身“三支一扶”工作为基层发展挥洒青春,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选择自主创业或继续读研深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二、当前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呈现出择业目标理想化、择业标准功利化、择业意向多元化等多重特征,这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体等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就业体制改革与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一方面,当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更加强调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就业体制也因此由传统的“统招分配”向“自主择业及大学生、企业双向选择”转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择业就业体制的建立,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平台和机会,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就业挑战,这使他们择业竞争意识不断强化,择业态度更加自主化、择业意向趋于多元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助推了西方思想价值思潮在我国的传播和渗透。在全球化势能作用下,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欠缺、服务奉献意识淡薄,在择业上形成择业目标理想化、择业标准功利化的倾向。

(二)高校扩招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偏差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持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毕业人数剧增,这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高校扩招虽然使众多大学生就业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强化,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求职准备,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呈现出悲观的择业就业心理状态,也有很多人仍然以所谓的“人才”自居,择业时“不将就”、要求高,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待业现象严重。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偏差也影响着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当下许多高校大都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教育,并开设相关课程。但是高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缺乏有效针对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观各个高校在职业价值观课程和教育中的规划和实施,大多数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紧紧停留在课堂知识灌输和就业信息的阶段,未能深入到职业价值观的影响[2]。在教学形式上,很多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虽然作为公共必修课程,但教育内容体系不健全,采取大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欠佳。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核心要素,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偏差是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功利化择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教育与家庭就业期望导向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生活的港湾,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熏陶影响意义重大,因而,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形成与家庭教育和家庭期望导向密切相关。我们看到不少家庭长辈成员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设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理性看待个人物质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鼓励他们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挫折能力和竞争意识强等,表现出积极的择业心理和态度。但不可否认,不少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是温室教育,父母过于溺爱,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缺少生活历练抗挫折能力差,加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立个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容易失业、待业。另外,许多家庭对子女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给予过高期望。特别是随着教育投资的不断加大,父母普遍期待大学生子女工作的高收入、高回报,期望他们能从事社会地位高、薪水待遇好、工作环境优越并且发展前景好的理想职业。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对大学生形成功利化的择业标准、理想化的择业目标产生重大导向。

(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就业形势认识的偏差

大学生作为择业主体,其择业价值的形成根本在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不少大学生感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以及对就业形势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没有认识到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文凭优势在逐渐弱化。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仍然以“人才”“精英”自居,自我定位不合理、择业期望值偏高因而形成过于理想化的择业目标。高校扩招及“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体制的形成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职业素养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职业技能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则会产生自卑、恐慌的消极择业心理,也容易出现诚信意识缺失现象。此外,大学生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也导致了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功利化突显。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双业创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体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体应同向发力形成强大合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深受西方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导致出现功利化的择业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其顺利就业。从根本上而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靠发展,只有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才能把就业蛋糕做大。因而,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首要任务。但同时政府还应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活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价值观,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意识。大学生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他们就会开阔视界,就愿意扎根基层,扎根在贫穷落后地区,从而不仅成功实现就业,而且成就人生价值。

(二)强化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主阵地,各高校应强化对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就业指导。首先,必须充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坚持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线,同时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始终,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坚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相结合,塑造具有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的合格大学生;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看待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合理协调个人价值和社会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勇于创新创业。再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高校应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针对各个年级分别进行就业指导,以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低年级学生引导其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求职做好准备,对高年级学生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信息以及职业价值观教育。最后,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实践锻炼,鼓励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设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家庭教育和家庭的期望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溺爱子女的温室教育观念不利于培养子女的自立能力和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家长应转变温室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子女的抗挫折教育,鼓励子女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积极应对就业挑战。同时,家长应转变盲目攀比的心理,抛弃不切实际的功利性要求,充分结合子女自身的实际情况,尊重和支持子女的职业兴趣和选择设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毋庸置疑,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取向深受其家庭成员职业选择的影响,因此,其家庭成员正确的择业价值观的树立尤显重要。作为家庭长辈要做到言传身教,树立自身正确的择业就业价值观,正确处理好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的关系、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号召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就业择业氛围。

(四)认清自我和社会就业形势,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首先应客观审视自我,认清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自己的职业兴趣,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具有专业优势的职业。同时,需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需求,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目标,并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一方面,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大学生应该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迎接严峻的就业挑战,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应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夯实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应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择业取向,特别是敢于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勇于创新和创业。另一方面,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强调:“青年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3]换言之,青年大学生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择业取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自身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利锋.大学生择业心理与择业价值观教育[J].东北师范大W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蒋国纲.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析[J].青春岁月,2010(24).

上一篇:师生情范文 下一篇:创优争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