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原则初探

时间:2022-10-15 04:29:27

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原则初探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在中小学开设的一门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课程。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必须坚持教学原则,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

【关键词】品德教育;教学原则;分析探讨

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小学品德教学原则,对提高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巨大作用。那么中小学品德教学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呢?品德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课程的目标、学生品德发张的轨迹、学校教育的常规等总结出来的教学基本要求。依据以上理解,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笔者对中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原则有以下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品德课教学是要用高尚的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根据学生品德现有发展水平,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因此,中小学品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使全班学生受到教育,提高认识,以增强品德课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学《以礼待人》一课时,首先教会学生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和小学生有关礼仪规范,使学生懂得待人接物要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然后根据个别学生做客时专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吃或者当着客人的面拆客人送的礼物这一情况,编一个小品《做客与待客》,并有意安排这个学生来表演,使他们进一步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表示愿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再如,让学生在学校,注意观察教学设施的分布、使用情况和变化,并做简单的记录,相互交流。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做好资料准备。这样的教学,让全班同学都收到了教育,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循序渐进,逐步培养

品德课的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的原则。中小学生的品德形成有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教《热心为集体服务》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去回忆、思考,进而挖掘思想根源,也为理解“热心为集体服务”这一观点做好铺垫。其次,学习课文,体会文中主人公为集体服务的热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树立热心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增强教学效果。再次,是通过说理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为导行做好铺垫。然后再通过“议一议”引导学生用为集体热心服务的思想指导行动。通过“辩一辩”让学生真正懂得热心为集体服务的意义所在。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去实践。这样一层扣一层,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动形象,启发引导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贯彻形象生动,启发引导的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情景交融,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接收教育。例如,教学《国旗,我爱你》一课时,我利用了看国旗、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国旗,唱国歌,看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活动录像,总结课文后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同时让学生朗诵有关国旗的诗歌等,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各项与教学相关的社会活动,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拉近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距离。这样,使品德课教学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知行统一,培养习惯

小学生品德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道理,还要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知行统一,知为行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仅要着眼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后指导实行。例如教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时,我利用课内让学生明理,然后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实际指导,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又提高了学生自我劳动服务的能力,知道懒惰的可耻,尝到劳动的甜头,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因地制宜,资源共享

每一名中小学生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之中,环境自身对中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如商场、烈士陵园、科技馆、游乐园、少年宫、体育活动场所、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自然景区、人文景观等是需要多种课程资源。同时,学校师生、家长、亲戚朋友以及与之相接触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是重要的可共享的教育资源。本地区的民俗风情、美丽传说、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共享资源,来教育学生,形成符合生活规范的品德行为。

总而言之,正确理解和贯彻品德课的教学原则,对提高品德课的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讨品德课教学原则,为提高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武器。

上一篇:与听说相结合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新模式探索 下一篇:转型期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