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时期高校健身街舞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3:31:47

对新课改时期高校健身街舞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健身街舞是高校课程改革中开发和挖掘的一门新兴体育课程,有良好的健身健心价值和娱乐功能,在校园内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就其课程本身的发展来看还相对不够成熟和完善,通过对近些年健身街舞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旨在能进一步完善健身街舞课程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健身街舞课程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18-02

街舞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率先流行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体育运动,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逐渐被广大国人认识和接受,并成为最流行的健身和娱乐方式之一,特别深受广大年青人的喜爱。现在社会上街舞的大众教学主要还是通过街舞团队、俱乐部等形式进行,虽然这种形式为街舞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其明显缺陷,如参与人群范围较小,技术动作竞技性、专业性太强,学习费用较高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制约了街舞运动的发展。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像街舞一类的新兴运动元素走进校园成为体育课程已是改革形势所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更有利于街舞运动的推广与普度。自前健身街舞已是现代高校体育选修课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其所具有的良好健身健心价值和娱乐功能已逐渐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验证。但作为新兴课程肯定有它不成熟和完善的地方,如何有效借助高校教学这个大平台推动健身街舞运动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近些年健身街舞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街舞选修课的教学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旨在完善健身街舞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街舞运动的发展。

一、健身街舞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健身街舞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材内容的不规范化。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健身街舞课程教学都没有体系化、规范化的教材,课程的教授内容大都由任课教师自己创编和拟订,各个高枝的课程教学内容都不一样。那么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究竟要掌握哪些东西,大多很茫然,因此,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体系化、规范化的教材,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手段肯定都是模糊的,这也不利于课程本身的发展。另外高校健身街舞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过于单一,只是单一地强调肌体的训练和动作的完成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大多是以“示范”为主,随意性较强,没有对动作技术技巧的标准化,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2、忽视在教学中对街舞文化内涵的教育。目前高校的健身街舞课程教学还处于教学的低级阶段,大部分的教学都停留在娱乐或健身的层面上,而对于街舞的文化内涵地教学几乎很少有涉及到的,哪怕有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街舞运动的舞种分类,而对于街舞运动的起源、演变历史、舞风特点、社会功能等可能都不会向学生提到,这恰恰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失败的一点。对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该事物的本质特征、历史渊源、功能特点等,只有深刻地了解街舞运动的文化内涵,才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健身街舞这门课程。

3、忽视在教学中对街舞舞蹈性的教学。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街舞也是一种舞蹈,即忽略了街舞的舞蹈性,忽略了街舞作为一种舞蹈的身体机能训练和作为一种肢体艺术的视觉审美性,更多还是将其作为一种健身的有氧运动来教学。只是简单地把套路动作教会给学生就行。最后导致协调性好的学生跳出来的动作还像舞蹈,协调性不好的学生跳出来的可以说是徒手操。

4、忽视在教学中对街舞音乐部分的教学。舞蹈和音乐是分不开的,我们通俗地说离开音乐的舞蹈就是徒手操,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街舞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舞蹈,并且街舞本身就有很多种类,不同的舞种其音乐节奏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什么样风格的音乐应该配合什么样风格的动作,什么样的节奏型应配合什么样的身体律动等问题都尚未作细致的划分和专业的训练。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很差,有的连最基本的节奏重音都听不出来,让他们再去分辨什么舞用什么音乐似乎有些勉为其难,最后很自然地就出现很多学生在跳街舞时跟不上音乐的现象,更有甚者干脆不要音乐。很显然这样的课程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在街舞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音乐部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5、忽视学生体能和协调性的培养。我们知道从事舞蹈运动是很需要体能的,特别像健身街舞这类动作幅度大、爆发力强、节奏快的舞蹈对体能的要求更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重视体能的锻炼,学生在学习街舞动作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导致动作不能到位、幅度小频率慢、缺乏观赏性。同时我们不能产生一种错误的教学思路,通过街舞锻炼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本身就跳不好健身街舞动作,他们又怎么能发展协调性呢。因此,要先通过一些教学手段采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使他们有能力完成好健身街舞课程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协调性,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二、完善健身街舞课程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健身街舞文化内涵的认知。要想完美地演绎一段舞蹈。仅仅停留在动作的演示下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表演者对音乐对舞蹈所传达的意境以及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领悟。街舞虽然有别于传统舞蹈,但同样也是表达心绪、传递文化的载体,因此,针对街舞文化教学的欠缺这一现状,我们也将街舞文化列入了教学体系中,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学中,会先后介绍街舞的起源与发展、街舞的种类、街舞的特点与文化价值、街舞的精神内涵以及与街舞相关的一些流行文化现象,如健身街舞服饰、装束、滑板、特技单车、街头篮球、Rap音乐、涂鸦、DI等等,让学生们能够全身心更真切地融入到街舞文化中去。

2、加强对街舞音乐的认知。舞蹈是绝不可能脱离音乐的。音乐是组成舞蹈艺术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街舞所固有的音乐是Hip-Hop,Hous,等。Hip-Hop音乐最大特点是有鲜明的节奏、清晰而简单的旋律,结合了电子元素,Break乐段中常会出现Rap,即说唱。因此,学生要习惯这种个性鲜明的音乐。使自己习惯Hip-Hop的律动,使动作与音乐更加契合。同时,还应该开设“流行音乐赏析”课程,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不同风格的舞种时对音乐的音韵和节奏有更好的把握。同时,也可拓宽学生对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的吸收,从而促进不同舞蹈风格的发展及多元化风格的融合。

3、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针对街舞的舞蹈性教学欠缺这一现状,为使街舞被长期运动化、技能化的状况得到改善,就必须强调街舞的舞蹈性和艺术性。首先就要做到舞蹈中最基本的部分,即身体舞蹈机能的训练,也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稳定性、协调性、灵敏性等。

在这个部分。可以借鉴传统芭蕾的训练模式,从软开度的训练开始,如腰部、腿部、胯部等,到一些基本技巧。如倒众、过元宝等,再到把杆上的一系列训练,如小踢腿、划圈、踢腿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力求通过这样的练习将学生的基本身体机能与线条都控制在舞蹈的规范范畴,而不是从前的运动范畴。

4、加强街舞课程教材内容的建设。健身街舞课程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确立都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块我们可以组织教授健身街舞课程的教师从舞蹈解剖学、运动学、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它,以元素、组合、剧目三部分为主干的教学模式,根据街舞的运动规律和动态表现为编创原则。提取各个舞种精髓的训练动作作为元素,再发展到多元化的训练组合套路,再将其作为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序设置为:up down律动Hip-hopLockingHousePopingFree

ScvleBreaking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这样便于学生系统地接受和掌握街舞运动知识,同时也能全面了解到街舞的舞风和种类。

5、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应充分利用街舞项目所独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街舞项目所具有的音乐美、动作美、姿态美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发展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仪表、教态美,形成美的形象,而且要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精练的语言、新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审美氛围。学生只有被美吸引,才能增强审美意识,才有助于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间真诚相待、平等交流,课堂上形成互助互爱的风气,这样健身街舞课程才会在校园内良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远蓉.高校开设街舞课程可行性分析[J].体育学刊,2004(3)

2.黄璐,吴印波.普通高校《街舞》教材整体框架设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刘海清.谈谈健身街舞的教学体会[J].体育师友,2005(4)

4.宋红莲.街舞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s)

5.丁世勇,吴延年.对街舞运动的分类及其主要动作特点的分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浅析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下一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