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与探索

时间:2022-10-15 02:29:59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与探索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通过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结合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利用愉快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关键词】初中数学 愉快教学模式 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8-02

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 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 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三、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由于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而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我让学生们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 纸版三角形,撕下两个角与第三个角 拼在一起,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因为一平角等于180 度。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拼法都有,自然就得到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同学们在小学时就曾经产生过的疑问 ──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 度 ? 同时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加强对内角和的了解。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函数最值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使学生从生产实际中理解成本、产值、利润、生产费用、税率、平均增长率等概念的意义。通过参观学习,亲手操作,给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积累了 实践经验,奠定了基础。 导向教育使学生“乐学”,能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也让他们从热爱学习做起去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增强他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四、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

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只有一个检验者,那就是教师;其目的也只有一个,是为了评分。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而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学到数学知识。这样,学生 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扭转这一状况,在教学中,每一小节学完后,我都举行一个反思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一节当中那些自己不懂,练习当中那些题目不懂做,然后拿一个小纸条写上来,针对这些问题再进行重点讲解,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候也会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出一份本节的试卷练习,然后拿到课堂一起分析,相互学习,相互探讨,让学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五、激励评价机制,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同时不失严格,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如:“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 还有谁能超过他!” “你答得非常好,请其他同学为他鼓掌”.在课后,如作业批改中我们也可以实行另一种机制,如在作业本上加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语,如: “最近的作业做得很好,再接再厉”“你的字写得很工整”“这个题目答案写得 非常好”“这个解题方法很不错”等等,同时在作业本上我们也可以和学生谈心,让学生觉得老师时刻关注着自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就会用心听讲。 在评价中改革评价机制,如对成绩好的学生给足高分,让他们学习劲头更大; 对差生予以优待,当他们能独立完成基础部分时,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他们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使他们觉得自己有奔头,从而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竞赛的过程中,我注意打破少数尖子学生长期垄断得奖面的情况,想办法让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差生由于历来与获奖无缘,因此对得奖非常珍惜,倍受鼓励。 在教学中我还适当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把图形的移动,旋转,翻转等用多媒体来演示,让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乐学和苦学是辨证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乐中学”,还要讲究“学中乐”。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 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

上一篇:怎样让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 下一篇: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