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让学生“剩下”些什么?

时间:2022-09-19 06:46:52

新课堂让学生“剩下”些什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2-02

英国人怀特海的“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这一教育解释,朴实的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让我们教育者从更平凡,更自然的角度理解了教育。那么,从课堂教学角度审视新课堂应该给学生“剩下”些什么?

一、自学文本应该让学生“剩下”自学的能力

自学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及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自学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使其学会学习。这些都是终生受益的能力,这些都是老师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剩下的。

从先教到先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有很多老师报怨,这种报怨在初中尤为突出。有的学生自学时抓不到重点,胡乱的答案使人不知所云;还有的不按老师要求去做,总改不过来自己的坏习惯。更有甚者,学生跟本不专注,不能自己把文本读完,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有的学生跟本不学,只会等现成的答案,还有的学生连答案都不想抄,好像课堂和他没有关系――等等。总之,对有些学生而言,给他自学时间纯属浪费,时间越长,浪费越多。

正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自学习惯,缺少自学能力,我们才需在课堂上培养。并且每节课都要出示“苦口婆心”的自学指导,不厌其烦的指导其学习方法。其实,课堂是在默默的发生着变化的。比如,去掉了“圈点勾画、作批注、先读完课文再思考问题、不会的同桌间可以先互相交流一下”等方法的指导。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学生都以经掌握,都已经习惯,这些都“剩下”了。

如果你在课堂上的指导语是“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问题,时间是15分钟”,学生会有条不紊的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指自主学习目标),说明你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课改的成果,可能你还没有觉察到。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你的课堂“剩下”的还不够,你可要努力改变了。

二、交流研讨应该让学生“剩下”合作的精神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为了一节课或整个课堂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品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王老师的历史课自学指导中有这样的要求:对学(3分钟),对学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迅速将题号写在黑板的暴露区。组学(8分钟),解决暴露区的问题,并将解决掉的题号划掉。还有的课堂要求:自学后,先对组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对组解决不了的,在小组进行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准备全班交流。这是很具体的 “合作学习”指导。这种学习过程的安排,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能力的差异,本质是尊重差异,最终学会了就是进步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逐渐形成集体观念。

为了有序的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对组员分工非常细心,每个组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并有明确要求。师傅负责发现徒弟的问题,并引导其学会,小组长、大组长都要承担小老师的角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从主动学习的角度要求,学差生要主动暴露学情,提出问题,需心求教,认真聆听。还有其它任务分工,如在准备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表达能力差,不会给他更多的机会展讲,所以由他爬黑板,有的负责画图,有的美术功底比较强,负责板面美化,有的实在什么都做不来,就负责擦黑板、提示站位等等。先不说这些分工是否合理,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分子,不可或缺。这就是合作。

在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小组合作这个环节,秩序不好、假学严重、合作意识差等等问题接踵而来,这正是我们课堂需要合作的理由,而不是取消合作的理由。坚持并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后,课堂不仅仅能实现知识学习的高效,还会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合作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剩下”的,看来学习的过程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如果你还没有关注这个过程,就要赶快行动了。

三、课堂展示应该让学生“剩下”自信的品质

思维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学生学得是否深入由思维的能力决定,而比思维能力更重要的,就是自信的品质。是否敢补充,是否敢质疑,是否敢展示,这些和思维能力有关,但并不是由思维能力决定的。有的学生即有了想法也不敢说,学会了也不敢展示。课堂展示有时是展示成果,有时是展示问题,这些都需要自信。

我校的课堂正在尝试从“精英展示”逐渐向“全员展示”的目标迈进,这是高效课堂全员参与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面对全体的要求。有时,低层次学生的展示看似不精彩,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正是他的精彩课堂。他参与展示的前提是经过独学,对学,组学后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再把他展示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鼓励与肯定,让他有了自信,并慢慢走向成功。

如果我们关注了个体的发展,就会使课堂“剩下”的更多。课堂展示,不仅能检验学生学得如何,更重要的作用是它培养了学生自信的品质,在形成这种品质的过程中,他曾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这些都是“剩下”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会让学生“剩下”自信,这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课改最核心的价值。课程改革的聚焦点,就在学生怎么学会学习,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怎么做人。这些,似乎都是在课堂和学校生活中“剩下”的,当然,除了自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自信的品质,还有很多,亲自实践并不断思考的教师必会深有体会。

有人怀疑这些“剩下”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正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现实问题。从考试的角度而言,这个价值并不大,但从学生的发展而言,这是起关键作用的价值取向。那就要看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了。其实课改要求教育应该改变的,是不可能立即在学校的评价系统里得到回报的,我们今天做的很多事情,会在学生的一生中得到回报。这就是课改的价值。

教育就是接受时嫌多,以后嫌少的东西,这应当是很多代人的共同感受。既然我们想多“剩下”一些有用的东西,那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地思考今天在学校所做的一切。”那就让我们从“剩下”了多少,来衡量自己课堂的价值吧。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读书 下一篇:怎样让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