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中的读者分析及应用

时间:2022-10-15 12:53:42

应用文写作中的读者分析及应用

[摘要]从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四大方面分析应用文写作的读者,认为读者分析贯穿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将会提高应用文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读者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08-02

受西方修辞学理论影响,不少学者非常重视读者分析或者受众分析在英语写作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是在汉语写作中,研究者多从作者、篇章结构、语言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鲜有人从读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同为应用文写作,不论是英语写作还是汉语写作,读者分析都应该是写作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用文写作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对象不同。写作也应有区别,否则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受众是影响写作效果的关键因素

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者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修辞学》中就提出“演说由三种成分组成:演说者、演说的题目和演说针对的对象,最后一种成分我指的就是听众,是演说的目的所在”。演说者、题目、听众构成了演说的三要素。演说的过程是听众参与、观察、判断、评估的过程,听众最终是决定演说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演讲者应该以听众为中心。他们应当把听众看成是一群具有一定动机、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人体,而不是一些无差异的同质化的大众。”为此,亚里士多德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在《修辞学》中阐述愤怒、友爱、恐惧、怜悯等情感;分析年轻人、老年人、壮年人、贵族、富人、当权者的性格。他认为听众处于不同的心情下,判断和评估就有所不同,所以演说者必须懂得听众的心理。

自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当代西方修辞学,对读者的分析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利时的法哲学家佩雷尔曼(ChaimPerelaman)认为所有的辩论基础为听众所能接受的信念,论辩必须适应听众。美国修辞学家伯克的“同一性”理论中,使双方达成共识的是修辞者和听众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修辞者与听众之间拥有某些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共同观点、态度、物质拥有或其他特性。

在写作领域,以美国修辞学家布斯(Wayne Booth)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受众的意识和理解能提高生产文章的质量,提醒作者:与人们进行交流能使人们希望与作者交流”。

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Bitzer在1968年发表了著名的《修辞情境》一文,他认为修辞情境以紧急状态(exigence)、听众(audience)与制约因素(constraints)等三个因素为标志。其中,修辞情境的存在与否,修辞的成功与否,往往就取决于有没有参与意识的听众,因为修辞的目的就是要影响听众的态度或观念。

西方修辞学提出的读者分析,经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英语写作的经典理论。同为写作学的范畴,该理论对汉语应用文的写作同样适用。汉语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不仅分析读者的性格特征、情感,还要分析读者所关心的事实、读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阅历,等等,当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观点、态度与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价值观、情感高度相似或重合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赞同,写作目的才得以实现。

二、基于写作过程的读者分析

读者分析是一种心理分析或思维过程。写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读者分析应该贯穿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

写作学按照时间顺序,常常把写作前的潜心准备、酝酿文稿的思维过程称为构思,包括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过程。把写作过程称为语言表达过程。整个写作过程合起来包括了立意、选材、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四个部分。

(一)立意时注意读者分析。俗语说“意在笔先,主旨先行”,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旨。主旨在应用文中是贯穿首尾、支配一切的中心,它是应用文的目的和意图。应用文的主旨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讲究的是作者的观点思想,或者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彰显的是作者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应用文作为反映客观事物、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书面语言,它的功能是为完成具体工作或办事的工具。为实现目的,应用文的写作思维一般只考虑写作者的情况与需求,考虑现实的情况,但极少有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情况的。作为办事工具,应用文有较为鲜明的阅读对象。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或者喜好,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二)选材时有意倾向读者。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是主题的支撑。应用文的材料选取经过收集、鉴别、选择、使用四个环节。其中对材料的选择一般遵循的是围绕主题、真实、典型、新颖等基本原则。此外,还应考虑到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等问题。如“幸福”这个主题,对不同的读者群选择的材料就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幸福是有爸爸妈妈的爱;作业少一些,玩耍多一些。对常年驻守边疆的军人来说,能与父母妻儿相聚就是最大的幸福。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_T作就是幸福的……选材要选择读者能理解接受的材料,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三)结构安排照顾读者习惯。文章的结构安排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思想认识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只考虑作者的思路,没顾及读者的理解。作为办事工具,要想把事情办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必须从对象的思维来考虑。也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对方最想知道什么?或怎么说对方才接受?如《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将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列为“九五”计划期间粮食自给工程受援县的请示》中,结构安排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说明受援的必要性;二是说明受援的可行性。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突出其条件的特殊性,符合上级领导的思考的顺序。

(四)语言表达达到读者接受程度。应用文语言表达要求准确鲜明,朴实无华,简洁明了,庄重得体。它虽然没有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和独创性,但汉语的语言表达丰富多彩,不同的对象因句式、语气、语调、风格等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如在系统内行文可以使用行活、术语,对系统外的行文则力求浅显、通俗。

三、读者分析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案例:某公司部门丽莎要召开一个会议,将自己的上司、向她汇报工作的一些下属、与她同级的一位同事召集在一起,目的让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做好发挥作用的准备,从而推进正在经办的项目。丽莎针对不同的对象故了三个不同的备忘录。

给她的下属:

亲爱的马克:

有关KI这个项目的会议定于7月12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进行。计划中要求你做一个有关第一部分的进度报告,所以请你做好准备,并带10份演讲材料来。如果你撰写报告书时有问题,请务必尽快告诉我。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星期一,一起讨论报告的要点和演讲材料。请给玛丽打个电话,定个时间。

给她的上司:

尊敬的阿尔法:

我们已经定好在下星期四(7月12日)召开一个你曾经表示有兴趣关注的关于KI这个项目的会议。我已经就会议时间的问题与杰克商量过,不过最终时间还可以根据你的日程安排进行调整。时间安排在下午三点,不知您是否方便?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将从项目进度报告开始。也许,把时间定在两点或者三点半会不会更好?在你安排好日程后通知我,谢谢。

给她的同事:

亲爱的琼:

你能在7月12日星期四下午三点来参加有关KI这个项目的会议吗?会议安排了一个项目报告,我知道你想听听我们部门在此项目上的做法。阿尔法会参加部分会议议程。如果你要来或者想关心哪些内容,请告诉我,我们可以在12日之前谈一下。一起共进午餐怎么样?

丽莎与收件人之间有着三种明显不同的关系。一个是下属,一个是上司,一个是同事。虽然同是一件事情,但是由于对象不同,写作的目的、内容、结构顺序语言表达也有所不同(见表1)。

面对下属,除通知开会的时间和事件外,还要给下属布置任务。要求比较严格,用了“务必”、“无论如何”等词语。作为上司,与下属沟通带有一定的威严。

面对上司,告知开会的时间、内容,还征求会议的具体时间安排,语气也比较尊重、委婉,采用“您”、“谢谢”等礼貌用语。句式上采用问句征求意见“不知您是否方便?”“也许,把时间定在两点或者三点半会不会更好?”

面对同事,针对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信息的传递,如开会的时间、内容、与会的领导。语气随和,互动性较强。如“你能……来参加……吗?”“如果你要来或者想关心哪些内容,请告诉我……”最后一句“一起共进午餐怎么样?”是在关系平等且交情较深的情况下最好的沟通方式。

同一件事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写法,取得的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应用文写作中如能意识到读者分析的重要性,那么应用文的沟通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2IGZ192)

[作者简介]曾伟坚(1974-),女,广西贵港人,贵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责编 黎原)

上一篇:教师微笑的力量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