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

时间:2022-10-14 11:18:08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发掘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至关重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培养;质疑

现代素质教育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其基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作为最基础的工具学科――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发掘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至关重要,去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因此,我们就不但应该重视来自学生的疑问,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善疑的能力呢?教师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是:

首先,需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每个小学生都有强烈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是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而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满足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的前提。教师应该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要爱护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自信自强;对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提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就要求创造这样一种气氛: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正确的对待,因为任何探索都是有意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才能去积极地生疑、质疑。反之,那种“一言堂”“满堂灌”,容不得学生发问插嘴的作法,只能压抑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器。

其次,教师示范,授之以法。学生生疑、质疑之后,还要教会学生善疑,这才是最主要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尤其是面对模仿性极强的小学生,要教会他们善疑,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教师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做到立场观点正确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方法科学得当,语言准确生动。教师的示范,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教材,更主要的是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立足于学习它应遵循的思路和使用方法,重视对隐含信息的发掘、零散信息的总括以及对它们的评价,落脚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再次,激发引导,组织调控。学生生疑、质疑、善疑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开始,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生疑,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诱使学生开口。常用的方法有:投石法、暗示法、悬念法、辨析法、对比法、连续法、联想法等等。

学生动起来后,要引导学生反复深入地思考。引导学生提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课外问题;培养学生由提出孤立的单个问题而逐渐提出系列化的问题等。在这当中,尤其对学生提出的独到的有新意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开始生疑、质疑后,会出现种种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组织调控。当学生的思维裹足不前时,这就需要教师点拨疏通;当学生所提的问题严重偏离教材时,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有时学生提的问题过于分散杂乱,这就需要教师集中理顺。当时机成熟时,还要归纳总结。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不要急于表态下结论,而应组织学生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深刻反思,使学生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将大大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去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分析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下,在严肃认真而又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去探究去创新的良好习惯。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将来不教”这个崇高目标服务。

参 考 文 献

[1]何亚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5).

上一篇: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困难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抓精细化管理 建精品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