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

时间:2022-10-14 09:58:57

初中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分层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74-01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分层教学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学最优化理论”说的就是分层教学,该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而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

1.分层教学的好处

分层次教学法如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1.1 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3 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地组织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2.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2.1 学生编组。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组,甲组是课标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乙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丙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要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2 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吃透课标及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是较高要求,是乙、丙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注意的一点,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和特长生的发展。

2.3 授课分层。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2.4 指导分层。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外,还要通过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5 课堂练习分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要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2.6 作业评改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2.7 测试分层。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使得各层次学生都能测验出实际水平 。

2.8 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甲组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乙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丙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上一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下一篇:弹指两年间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