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时间:2022-10-14 09:10:18

文学研究

在大同诗学与地方知识之间

论语言生象与视觉透视

作为空间叙事的战争艺术

《开元天宝遗事》是伪典小说

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化

周作人对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的传播

北美华文文学双璧:郭松棻、李渝合论

两宋与北朝交聘诗之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诗弱于陶”与明代前七子的陶诗批评

从戴思杰的创作看当代法国华人文学

再论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时间及缘起

“民国文学”的历史叙述:开放与封闭

《遂初赋》用《左传》事典的学术史意义

亡国之音:本事与宋人对李后主词的阐释

方苞的“义法说”与碑铭传记理论的构建

姚鼐《今体诗钞》的编撰缘起及其经典化考察

试论瞿秋白对欧洲文学的认识态度与评价基调

五四前后“林译”小说美学的接受与再评价

《大公报》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欧阳予倩赴台演出史料勘误与相关佚文研究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与《精忠录》的关系

新发现的《歧路灯》张廷绶题识及其学术价值

消逝的界标:“民元”在文学史叙事中的百年沉浮

1925年至1930年文学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演变

论《东方杂志》与外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译介

论“车盖亭诗案”与北宋后期诗歌走向及品格生成

勉强的切题独特的敏锐——萧红小说创作新论

“《野玫瑰》风波”新探——从演出史角度考察

试论两岸乡土文学得失——从台湾乡土文学谈起

移民文学:“农民工题材文学”阐释空间的再思考

日本学者赵树理研究的生命情怀与方法论意义

从废名新诗中的“影子”意象解读废名的生死观

新时期国内“龙学”研究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诉求

阿尔贝·加缪的精神故乡对其人生及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毛文锡生平述略:五代前蜀动荡政治局势的个案考察

近代“中国文学史”的诞生、写作与日本之关系研究

卧游虽乐终余憾——从赤壁赋图题诗谈题山水画诗的局限

剧目平庸与布景噱头——论抗战后期重庆官办剧团的演出亏损

城市化时代中国诗意的构建——韩少功《山南水北》批评

神恩缺失下的救赎——基督教文化视角下的史铁生苦难观

90年代中国女性私小说:现代消费,想象和自惭情境

历史的理性书写:晚清后中国文学的史学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在“新”与“旧”之间的结社行为——以清末民初的南社为例

从“无言的教训”到“抽象原则”:论沈从文思想的神秘底蕴

此“章水”非彼“漳水”——朱选《登西台恸哭记》底本纠谬

才学小说产生机制的“同人”性质——一次传播学视域内的观察

讽刺的式微——十七年文学(1949—1966)中讽刺类乡土小说考察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以上海某高校本科生为例

抒情作为史诗的完成——论汪曾祺和80年代早期小说风格的一次改变

从“巧构”到“自然”——玄学与魏晋六朝诗歌的语言转向和发展

上一篇:地方志工作规定实施意见 下一篇:明清江南女子妆奁文化与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