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时间:2022-09-03 08:40:15

外国文学研究

浅析马尔库塞的艺术理论 杨晓莲

文本研究与文化介入——浅议赛义德的叙述理论 肖薇,罗淑珍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视觉艺术形态 傅星寰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孤独意识与对话艺术 张竹筠

论契诃夫作品中的“厌倦”人物 李嘉宝

普希金的抒情诗与《圣经》 赵宁

论艾特玛托夫的地球忧患意识 韩捷进

独立 多元 整合——20世纪美国文学走向探微 曹山柯

论美国文学中的“荒野”意象 杨金才

犹太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周南翼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对人性的剖析 陈立华

论《琼斯皇》的象征手法 刘洊波

谈《白鲸》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 韩德星

千年故事百年追踪——一个难得的比较文学研究实例 刘守华

温柔的人有福了——“好客得报”母题比较研究 陈建宪

T·S·艾略特与中国现代诗学 刘燕

“名著重印”与新时期人道主义 赵稀方

外国文学学科的今天与明天 马家骏

世界文学学科调整的是与非 胡书义

外国文学学科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郭秀媛

《穿裹尸衣的女人》的艺术解读 薛琳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 姜飞,冯宪光

跨越边界: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突破 马睿

英美两国文化研究论争焦点评析 陆道夫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及糅合--劳伦斯叙事的二重性特征 熊沐清

论费勒斯中心主义在《狐》中的投影 张文奕

查太莱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葛伦鸿

弥尔顿两首早期诗歌的宗教解读 刘立辉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新艺术--析《白丽尔小姐》 傅似逸

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 罗国祥

新小说:写作的历险 严泽胜

从《最后的莫希干人》看库柏小说的土著语言特色 刘守兰

戏剧舞台上的意识流形象--《推销员之死》的心理外化艺术及其他 姜岳斌

"巨人"的隐喻--试论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 温洁霞

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邓阿宁

论日本文化对周作人女性思想的影响 徐敏

荒诞中的真实现代人的困境--从卡夫卡的《变形记》到达里厄塞克的《母猪女郎》 何峰

关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私小说" 潘世圣

生与死的终极畅想--海亚姆"鲁拜"诗生命主题论略 吴舜立

师专外国文学开放性全方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杨荣

超越认知差异促进兼容发展 林广泽

西方文学个体自由精神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陈鹤鸣

狂欢化世界观、体裁、时空体和语言 梅兰

重看拉伯雷与民间 刘春荣

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 陆道夫

从结构主义管窥西方后现代小说 蹇昌槐

试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 康澄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学解读 韩辉

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与新小说的后现代特点 杨亦军

论黑人音乐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创新 罗良功

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赫斯顿 杨金才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神关系 生安锋

《小城风光》的表现主义特征 申民,唐俭

论纳博科夫《梦锁危情》的叙事艺术 肖谊

像驾驭画笔那样驾驭文字:评斯泰因的《毕加索》 舒笑梅

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 陈姝波

论梅瑞狄斯的“喜剧精神”与小说风格 刘文荣

哈下的工业革命与价值观的变迁 陈文娟

解读康拉德小说中殖民话语的矛盾 傅俊,毕凤珊

劳伦斯的男性身体崇拜 朱卫红

论《格列佛游记》的科学主题 孙绍先

论东西方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 吴笛

“意识流”流入中国现代文坛论 吴锡民

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 顾卫星

尼采和李贽美学思想比较 李社教

《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 黄永林

厨川白村与社会文明批评 王文宏

"跨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讨会" 闭幕词 聂珍钊

道教与密宗 --兼及印度文化和文学中的艳欲主义 石海军

泰戈尔诗学与西方文论 侯传文

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 杨莉馨

20世纪世界文学:从对抗到趋同 毛信德

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姜秋霞,权晓辉,杨芳

《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朱法荣

宫廷爱情诗传统与乔叟的《公爵夫人颂》 肖明翰

《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 蹇昌槐

"乡村医生"的反讽艺术 杨建

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 --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 张杰,康澄

易卜生戏剧中的悲喜剧内涵 孙建

服饰、自我与社会变革 --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 杨金才

性别解放文本《蓝调石墙T》解读 夏茵英

多棱镜下的辛格宗教思想 黄凌

论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 胡勇

《唐老亚》中的"隐性叙事"与华裔美国人历史的重建 管建明

试论伊藤整的现代文艺批评观 吴光辉

从新感觉派到新心理主义 王艳凤

"原型"概念新释 杨丽娟

诺斯若普·弗莱的文化批评观探幽 江玉琴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关系 李晓卫

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 白劲鹏

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 高奋

西方文学中的疾病与恐惧 王予霞

克兰·卡尔森荣获2003年度"向前奖"

再论艾略特的传统观与非个性化理论 余莉

试析《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特蒂乌斯》 李若薇

愤怒的写实--评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 李征戎

《堂吉诃德》与"虚拟殖民" 蹇昌槐

欧洲近代小说另类人物形象分析 李倩

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论后现代自传体小说 尚晓进

"东方文学比较研究"研讨会在太原召开

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互文性解读 李玉平

《致富之路》中富兰克林清教思想初探 姬东,吴释冰

"东方主义"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建构 陈爱敏

解读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 王丽莉

犹太《圣经》的世界性及与现代文明的联结 刘洪一

浅议圣经叙事中的重复艺术 梁工

古代希伯来文学的悲喜剧性及民族意识 杨建

批评游戏:评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 徐岱

从词语开始--中国90年代的诗歌写作和拉美新小说 唐蓉

乔伊斯:反思与超越 郭军

《为芬尼根守灵》的诗歌特征 冯建明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乔伊斯 袁德成

论19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书写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嵇敏

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 朱新福

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 刘兮颖

试析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戚咏梅

《女勇士》:从花木兰的"报仇"到蔡琰的歌唱 杨春

雪莱和拜伦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初探 张旭春

走出"愤怒"的困扰--从情感的角度看伍尔夫的妇女写作观 吕洪灵

亨利·詹姆斯《专使》的圆周文体效应 王玲

夹缝中求生存:谈《月照不幸人》里的乔茜 沈建青

《奇异的插曲》的男性视角评析 邹惠玲

川端康成论继承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学营养的关系 何乃英

从姓名谈小说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解读安部公房和村上春树 谢志宇

形式派的"陌生化"与《文心雕龙》的"隐"和"奇" 汪洪章

存在之思--《红楼梦》与《生活在别处》的比较 饶道庆

论中西文学中女性婚恋模式及其成因 褚蓓娟

艺术真实观在古希腊时代的形成、论争及意义 罗宏

上一篇:我国传统司法制和人本主义的关系探析 下一篇:先契约责任问题研究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