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歌唱的灵魂

时间:2022-10-14 08:47:26

摘要: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掌握好正确呼吸的方法才能唱好歌。要学会胸腹式联合式呼吸,掌握好呼吸的基本功,才能唱出自然、流畅、圆润、优美的歌声。

关键词:呼吸;歌唱;灵魂

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关键”,是歌唱的“灵魂”。呼吸是歌唱的支持力,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就不会自动发声。而控制气息则必须依靠呼吸器官,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的声音,甚至会导致嗓子病变。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呼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唱好任何一个乐句、乐段或歌曲,要达到在力度、速度和音质上高度的美好要求时,必定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怎样控制和运用气息是我们学习良好声乐发声的方法基础。

歌唱发声的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支气管、横膈膜、鼻、咽、喉、口。歌唱发声的呼吸气管如肺、气管等大家都较容易了解,横膈膜是胸腔内脏器官和腹腔内脏器官的分界线,它在左右两张肺叶下端,象是一块倒扣着碗似的,中心厚,边缘薄的、有弹性的薄膜形的肌肉,这就是发声呼吸时常提到的“横膈膜”,又叫“胸膈”。横膈膜对歌唱发声时的呼吸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呼和吸的运动是靠胸廓的扩大、收缩来进行的,这种扩大、收缩运动又是依靠从颈间开始向下经胸部的肌肉来促成的。发声歌唱时的呼吸和人体本能的自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活动,呼吸比较平缓而浅,不易牵涉到横膈膜的运动,而歌唱中的呼吸是一有意识有训练的、强化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量大,吸气动作快、深而多,呼吸动作慢,且呼得有控制,有弹性,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呼吸运动,而且主要靠横膈膜的运动来控制气息。“横膈膜控制气息”有人称它是美声唱法的经典理论之一。我们常提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涉及横膈膜的运动和控制。

一、歌唱呼吸的几种形式

歌唱呼吸虽建立在日常呼吸的基础之上,但又与日常的呼吸不同。日常的呼吸是下意识的运动,而歌唱的呼吸必须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在发声上,呼吸应随着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在音乐上,呼吸应按照因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在表现上,呼吸必需服从情绪变化的要求。总之,歌唱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每个歌唱者都应学习、掌握这套规律。

关于歌唱呼吸,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一)胸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吸法。吸气时双肩上抬,气息吸得浅,因此,又称浅呼吸或锁骨呼吸。这种呼吸法,在现代唱法中已很少采用。

(二)腹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法,称为腹式呼吸。运用这种呼吸法的人,由于不懂得呼吸器官的构造,以为气要吸到小肚子里(实际上气只能吸入肺部),因而气息过深。这种呼吸法的主要缺点是:第一由于吸气时竭力下降横膈膜,结果腹部膨胀,胸腔的肋骨受到压缩,气息容量不大;第二,仅用腹部和横膈膜控制呼吸,失去胸腔肋间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第三,吸气过深,使气息不能积极地对声带形成应有的压力,发出的声音空洞、无力,缺乏圆润、明朗的色彩,发高音时,尤其感到困难。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隔肌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许多歌唱家都主张在歌唱时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这也是我国民族传统声乐理论所说的“丹田之气”的呼吸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第一,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被全面调动,腹腔、横膈膜和腹肌之间互相配合着控制气息;第二,吸气时由于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得胸腔扩大,随之气息的容量扩大;第三,有效控制好气息,均匀呼吸,同时能调节呼吸气势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自如;第四,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调和统一。这三种呼吸方法只有第三种目前为止被认为是科学的合乎艺术要求的呼吸法,前两种用于歌唱显然不合适。

二、胸腹式联合呼吸的训练方法

吸气时鼻子和嘴同时张开,将气吸在胸腔下部,深浅要适度,吸气柔和平稳,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胸部两肋扩大自然展开放松的同时肩部放松,各部分呼吸器官保持放松不能有僵硬逼紧感,此时由于胸腔和肺部全面扩大,空气即吸入肺内。呼吸发声时应保持吸气的状态,使横膈膜和胸腔呼气肌肉微微保持住,充分发挥腹部呼气肌肉群的收缩作用促使横膈膜回升。不能一下就泻掉所有气息,要有适度的力量控制呼气,有控制有意识地有调节并且均匀地呼气。因此,歌唱呼吸要在保持气息的同时使气息自然均匀的呼出并且而富有弹性。用横膈膜中心位置的下降或回升来控制呼吸是人不易察觉或感觉到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依靠廓和胸、腹部分的呼气、吸气肌肉群的扩大和收缩来控制它的运动。这些运动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如:闻花香,打哈欠等去体会深吸气,迫使横膈膜下降。唱时感觉目的是为了使远方的人听见,就像是向远方喊妈妈的感觉,这样的气息运用就不自觉使很隔膜下降、回升。另外,跑步之后、快速上下楼梯后的喘气,这一呼一吸也促使了横膈膜大幅度上、下运动。再者,平时开怀大笑,声音响亮有力的喊口令等,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些生活中自然行为来体会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奥秘。

三、呼吸支持点

呼吸支持点的含义是掌握怎样去控制气息的力度,和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控制气息的力度。例如:我们用手按在小腹上(肚脐下两寸左右的地方),然后又意识地去咳嗽,在这一刹那,小腹迅速地作一个回收动作,这时我们就会感受到手按小腹的地方有一个力量向外顶了一下,这就是呼吸的“支持点”。歌唱时横膈膜下降和两肋向外扩张,小腹微往里收,唱的音越高,这种对抗的力量就越强,小腹的压力就越大,小腹往里收得越紧,小腹所产生的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歌唱的“支持点”。呼吸“支持点”的解释,不是重在“点”上,而是在“支持”上。歌唱发声时,较好地正确地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就会产生呼吸“支持点”的感觉。“支持点”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气息的保持,而且还要使气息在呼出过程中,有一定的力度,又能坚持缓慢地、均匀地输出,能控制气息力度大小的变化,防止气上浮而影响发声。有了呼吸“支持点”,发出的声音优美悦耳,有伸缩性和色彩变化,而颈部肌肉下颚舌根等会自然放松。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做发声练习和歌唱训练时,我都要求学生用科学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又称“深呼吸”)进行练习。那是一种运用胸腔、两肋、横膈膜及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①全面调动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

②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的容量大,有较强的气势,而且稳定。

③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并能对呼气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控制自如。

④有明显的呼吸支点,声音统一,符合歌唱时声音变化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的呼吸方法,我经常给学生单独练习三种呼吸方法。

其一,缓吸缓呼:缓吸时用鼻子象闻花和闻气味那样地吸气,使气息慢慢地吸入横膈膜,使横膈膜下降,使胸底部向下伸展;同时胸腔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控制瞬间后,呼气时张大嘴巴,使气息冲到硬腭处,发出振动声响;胸肋部分尽量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使气息有控制地、平稳均匀地吐出。另一种呼气法是用 m 闭口哼唱法,呼出时口腔象有打哈欠感觉那样打开,嘴唇轻轻闭拢,使声音在眉心、鼻子处聚集起来,腮部周围微微振动,均匀呼出。在刚开始练这种呼吸方法时,同学们经常出现肩膀向上耸,胸部往上提等一些错误的动作,或者把气吸到小腹部。前者属胸式呼吸法(即“浅呼吸”),后者是腹式呼吸法。这两种呼吸方法都是错误的,它们没有很好的气息支持点,会使声音出现紧张感、生硬感,声音较重,不自如,不灵活。所以,我要求学生在练声的同时要双手叉腰,感觉吸气和气息控制的状态。练习时,一出现错误方法,就及时给予纠正。我还经常叫学生上讲台来示范,通过对比,有利于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

其二,急吸缓呼:急吸时就像突然遇到一位熟人,惊奇地发出“啊”声,倒抽一口气的感觉。吸气时打开喉咙,控制瞬间后慢慢地、有控制地均匀呼出。

其三,急吸急呼:急吸时与急吸缓呼的方法 一样;急呼时像吹灯那样的感觉,很用力地吹,或模仿激烈运动后的呼吸感觉。

总之,在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时,强调要认真地练,不能漫不经心地随便练、随便唱。就是发一个简单的音,也要做到情绪饱满地、有目的地体会歌声与呼吸的关系和气息的运用。呼吸还要结合练声曲和歌曲来练习,要按照标记的换气记号来换气,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好呼吸的基本功,才能唱出自然、流畅、圆润、优美的歌声。

参考文献:

[1]汤雪耕. 怎样练习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

[2]吴天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人民音乐出版

[3]沈湘. 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国人笔下的德奥艺术歌曲 下一篇:浅析浪漫曲《晚星颂》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