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

时间:2022-10-14 08:18:35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成展示过程的应用。根据数学问题,创设与问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成展示过程

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主要目不是培养那些只懂得照搬照抄的学生,而是培养有开拓精神,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对一些数学问题,要设置一些相应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解答这些数学问题,逐渐开发思维。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对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具体的做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构建形成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合理地去设计数学问题的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积极性。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是开放的问题,只有这种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探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知识的不同结构,设置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情境。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的情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一个组合,大家一起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进行钻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下面这个关于二次函数的问题:某公司要设计建造一个圆形的荷花池,在池子中间安装一根有条纹的柱子MN,这根柱子正好在池子水面的中心,MN长度为2.1米。在柱子的N处安装一个喷头,喷头喷水时,水的形状呈抛物状向四周散开。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距MN为1.48米处,水流达到最大高度为距水面2.61米。如果不考虑外在的因素,水池的半径最少要多少才能保证流出的水不喷到池子外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制桶,并在桶的周围扎一些孔,然后在桶里面装一些水,让学生体验水的喷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情境。采用这种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好奇心也被激发出来。设置与题目相似的情境,把题目中的情境与自然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益处。

二、巧用类比联想

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思考。对于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平常布置的练习题,都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进行类比联想,通过类比联想找出答题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授人与鱼”的同时还要“授人以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教师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对题型进行拓展,设置一些同类型的例子,让学生去进行思考。学生通过类比分析,可以更好地对题目进行总结。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非常关键。

三、多变换设置问题的角度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要注重总结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设置一些变式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还要尝试着去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问题的角度,从简单到困难,引导学生转变思考的方向。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棱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变换多种题设的条件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不断变换命题,可以对棱锥这一知识点进行扩展,促进学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了逐渐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这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非常关键。

四、拓展探索空间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把握,必须建立在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上。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活动过程,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去主动地认识一些数学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进一步强化,从而拓展学生探索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定义,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实验来进行展示。通过实验展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科目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的传授一些知识点,而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但是也不能毫无目的地为了展示而展示。我们要通过生成展示,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学会发现数学的规律,当面对现实中的问题的时候,能够联系到数学中学习到的方法,并懂得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只有带有这种目的生成展示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伟开.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途径[J].数学通报,2009,( 2)

[3]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M].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下一篇: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落后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