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龙潭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14 07:58:22

南京龙潭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

一、龙潭物流园区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龙潭物流园区概况

南京港龙潭物流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约为7.58平方公里,分期实施。一期工程的开发为现有龙潭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后方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启动资金约2亿元。园区沿疏港路南侧成带状布置,以三江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功能片区。东部为临港加工工业区,区内布置为工业区配套的综合服务区;西部为物流作业区,采取对称布局的形式,以兴隆路为轴,中部安排为物流配套的综合服务区,两侧依次设为专业物流、集装箱辅助作业和流通加工等功能区,在西端靠近规划的铁路站场则安排多式转运功能区,在东端紧邻的三江河布置为近期启动配套的管理服务中心。

根据龙潭物流园区的区位条件及腹地支柱产业的布局,龙潭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托龙潭港,以建立适应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国际物流体系为目标,以区域性的储运、中转、分拨、包装为基础,兼顾本地区物流配送,并大力发展原材料、产成品两头在外的临港工业,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国际物流节点,辐射安徽、苏北、长江中上游、宁西铁路沿线等地区。按照南京市政府批准的规划,龙潭物流园区的具体范围是:东至过江公路、北沿疏港公路、南抵临港路,总占地7.36平方公里。

(二)龙潭物流园区的发展优势

龙潭位于南京市东部,地处长三角东端,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优越。在物流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人才等方面龙潭具有较好的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1)有比较发达的制造业作支撑。几大支柱产业,如石化、电子、汽车、钢铁、等四大产业在长三角和全国具有竞争优势。(2)批发、零售业发达,具有较好的分销网络。南京滨江近海,内联广大腹地,初步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格局。(3)航空、海运、铁运枢纽港地位在全国较为突出,并且口岸设施在全国一流。(4)现代物流所要求的智力资源、信息和网络技术条件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南京拥有仅次于北京的最发达的教育体系和人才智力资源,网络技术在我国处于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仓储技术在我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三)龙潭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问题。南京物流企业在一些硬件服务设施,有一定的基础,但经营观念、业务范围、服务项目、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2)制度问题。南京物流业的制度安排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分成若干个部门。(3)物流发展所需的相关政策环境的问题。主要是指融资政策、产权转让规定、人事制度安排、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物流企业经营的需要,(4)物流人才的培养问题。龙潭物流园区的建设刚起步,但人才不足已充分显示出来。(5)物流技术问题。在机场建设、港口建设、公路和铁路运输、仓储等行业中,南京物流机械设备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周转慢,劳动生产率低,也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6)交通体系还不完备,箱源问题有待解决。

二、龙潭物流园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概况

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紧邻海港新城,与建设中的东海大桥相连,到2020年的区域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左右,一期工程约155万平方米,将与洋山港一期进度实现同步,今后除了作为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堆场之外,还将提供仓储、冷冻、加工、中转等一系列物流增值服务。未来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物流园区,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建成后,不仅将成为洋山港口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还将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的枢纽中心。

(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联动发展的态势

长三角扼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有大陆海岸线近千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是“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交汇之地,已形成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张家港、南通港等组成的中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口群。长三角是沿海地区连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通道。它具有极为广阔、发达的腹地,长期以来就辐射着长江流域和庞大的内陆市场,而且东面自北而南辐射韩国、日本、港澳台和新加坡,这正是亚太经济发展最有活力、最富裕的地区,长三角正是两个辐射面的交汇点。

(三)龙潭和洋山物流园区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龙潭物流园区和洋山物流园区的合作联动发展态势基本显现:(1)两大物流园区积极接洽,认清世界物流发展的大局,掌握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大趋势,就可能合作的具体事宜和方针拟定协议书和文本框架。(2)南京港是中国内河第一大港,洋山港是中国最大海洋港,未来南京港要积极服务上海港为中心的枢纽港,作为远洋航线的喂给港。另外,南京港可以作为上海洋山港的重要补充,成为长江沿线地区的近洋运输支线港和华东地区内贸集装箱运输的主枢纽港之一。(3)从区位优势和南京港的地位来看,南京港是长江万吨级海轮航道的终端,长江流域地区的进出口物资都必须在南京以下进行江海和海铁换装,南京港因此成为长江流域地区物资进出口的重要节点。洋山港可以在水运方面和南京港进行更多的合作,充分利用水运成本地优势,有利于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4)上海和南京是长江下游两个最大的综合性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发展趋势看,长三角规模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建设,国家“长江沿江战略”的展开,上海和南京的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将大大扩展,强强联手的规模优势有利于“双赢”。物资货源尤其是箱源渠道更加广阔。(5)南京龙潭园区已于武汉、九江、芜湖、合肥、徐州的物流园区签订了合作意向,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覆盖华东、华中和华中南的物流网络,随着宁西铁路的竣工,可以辐射西北的广阔地区,和上海洋山港的互动,可以使双方覆盖包括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广阔区域,将把中国最繁华最富庶地区和亚太地区经济连为一体,将极大增强两个物流园区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三、对策与展望

纵观全球和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南京龙潭物流和上海洋山物流的发展刚刚建设和起步,从大发展的格局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抛弃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大战略,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以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运营,倡导竞争和合作理念,放在全球大背景下实施大发展,迎接大挑战。(2)适应区域一体化、高级化的产业进程,响应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大趋势,加快物流资源的周转率,双方物流企业尽快采取实质性步骤,开展谈判、高效率的完成彼此的合作协议。(3)确定双方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明确两者在世界与全国的物流企业中准确定位,龙潭定位在区域物资流通的中心,而洋山则定位在西太平洋物流中心,并在世界物流中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明确分工、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同时,双方尽可能多的与政府、其他企业、大专院校展开密切合作,定期举办物流人才的培训。(4)双方可以加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合作,在物流园区周边,积极引进一些联系紧密、产业关联性强的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加速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制度建设和物流企业文化,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5)双方可以展开人才方面的合作,开展互通有无的信息交流,构建共同的信息平台,相互开放、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

(作者单位:中原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再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下一篇:知识型团队的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