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10-14 07:42:09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摒弃。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一问一答的这种较为传统的提问模式,可见,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除。所以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要关注每一个环节,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入手,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虽然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提问环节并不重要,但是笔者却认为,课堂提问环节是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课程的进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使课堂提问更具有目的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问要问到关键的点子上,不能为问而问。例如笔者在讲解《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把教学重点,即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给学生讲明白。这一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观察能被2整除的数的基本特征,然后教师提问一些主要的问题,诸如,“能被2整除的数具有哪些特征”,“个位数字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使问题具有针对性,使问题指向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避免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泛泛而问,这样的问题往往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简单地说,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像做菜,无滋无味的提问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好的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应该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调动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难易程度教师要把握好。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让学生垫垫脚就能摘到桃子,过低或者过高的桃子,都不是最合适的桃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思考、探究,逐渐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分为多个层次,同时,教师问题的设计应该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要考虑到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设计导入时,由于是课堂之初,因此问题的设置不应该过难,只要起到调动气氛就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明显存在的,如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考比较快,也善于表达自己,特别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在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而有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则相对要差一些,这些孩子不乐于表达自己,也不善于表达自己,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

无论是新课改之前还是新课改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要求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问题的设置,争取在一堂课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一两个问题,虽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回答,但是至少每个学生都会回答其中的一两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看做是高效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能分出层次性,要让不同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种划分并不是根据成绩进行简单的划分,而是要深入了解与观察学生,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教师应使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表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课堂提问的广泛性。做到课堂提问的广泛性,应该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课堂提问的设计应该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固守传统的提问模式,传统提问模式下,问题老套,答案单一。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广泛的,要针对具体的教学重难点去设问,也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去进行设问。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的高低,要看看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能不能与生活紧密联系。毕竟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第二,课堂提问的广泛性还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广泛性方面。一堂课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教师应该避免课堂上出现一些随大流不听课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想一些办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抽签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可能随时被抽到,因此他们就能做到精神比较集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设问的办法,让一个问题可以有几个参考答案,增加学生回答的正确几率,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尽量使问题的设计比较新颖独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够给学生营造开放式回答的问题,旨在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不是把思维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答案上。例如,笔者在讲解《长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虽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周长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并没有作为正式内容给学生讲解过,因此作为单独的一节进行讲解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现用四根木棍去摆出一个固定的长方形图形,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的设置也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没有新意的问题,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所以,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别出心裁,能够使课堂提问的效率大幅提升。

总之,构建小学生数学的高效课堂,增加提问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问题。作为广大一线教师,应该从教学细节入手,对每个细小的问题都进行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精益求精。笔者认为,虽然提问看似一个小问题,但是真正有水平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能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大禹.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江苏教育,2013,(6).

[2]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13,(4).

[3]王德勋.试论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方法[J].教育探索,2012,(2).

上一篇:如皋市粮食生产工作 下一篇: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