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应用

时间:2022-10-14 07:06:51

谈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应用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的中心思想,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转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2-01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的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宰,整个课堂师生的交流较少,学生也极少发言和交流讨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一味的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使学生思维方式较单一,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难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对自己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在教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和生生等多维互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阐释

布鲁纳等人于20世纪中叶提出了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而进行的自主学习,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和过程”[1]。

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知识的掌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知识是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且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不但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发现和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认清自身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还学会了理解、宽容,学会了全面的辩证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再是权威性的代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而是转变成了学生研究交流的设计者和建议者,甚至是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品德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同时自身也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现状分析

研究性学习,不是对以往传统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的改进和补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内容,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的精髓进行恰当的综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讲授式方式不同,它更加强调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从更高的水平对学生进行指导,研究学生所探讨的问题。其突出之处在于教师在方法的指导、内容的讲授和结果的评价上的改变[2]。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某些关键之处给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从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生活中的知识问题和教学情境,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和挑战。有些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研究性学习只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或作业,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只需要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老师不需要过多干涉。这样就造成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其本质,学生的学习变成了纯粹的自学。而某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否定,因此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而忽略了传统学习方法的精髓部分。

教师要做好促进者、引导者等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到所学的课程的内容和本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观察学生的行为,给以适当的心理支持,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作用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的重心仍然停留在考试上,研究性学习仍然很难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为了能使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能有效开展和实施,相关部门和学校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新的教育政策和作出适当的调整,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和重视,使教师和学生能有效的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认识和深入。

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得到有效开展和学校的条件和设施有关,在加强研究性学习教育的同时,也要增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2、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当教育者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变化。如果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学生常常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动机也会增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率也较高。

教师还要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入分析学生在选题中的问题,认清问题的本质,理清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其难易程度与自己的水平相符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调研,搜集资料,选择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深入开展研究。

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和加强实施,同时也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项长期任务,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它的成功普及和实施以及所能看见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 静,陆 真.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J].教师论坛,2002,(1).

[2] 王 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29-31.

[3] 陈 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河北),2005,(1).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下一篇:在幼儿的社会教育中应注重家园互动